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柱国大将军

柱国大将军

官名。十六国后燕慕容垂燕元元年(384)置, 以翟檀为之。北魏太武帝神䴥四年(431)亦置,位在太尉之上,后罢。北魏末复置,位在丞相上,用以位置权臣。尔朱荣自大将军迁此,后尔朱兆,高欢先后继任。西魏文帝大统三年(537)以宇文泰为之,省称柱国。在大统十六年以前共任命八人,称八柱国,是西魏的最高官职,其中六人分掌全国府兵。授此职者,並加使持节,大都督。北周除授渐多,成为没有具体职掌的勋官,正九命。周武帝建德四年(575) ,在其上置上柱国。


杂号将军名,凡将军皆掌征伐。《后汉书·李通传》:“更始立,以通为柱国大将军。”

猜你喜欢

  • 干禄

    谋求禄位。《论语·为政》: “子张学干禄。”

  • 尚辇局奉御

    官名。即尚辇奉御。

  • 常平官

    宋朝常平仓提举官、管勾官、监官通称。

  • 琉璃厂

    官署名,明朝工部营缮司所属五大厂之一。掌烧制琉璃砖瓦器物。

  • 举叙司郎中

    官名。清末法部举叙司长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定额三人,正五品。奏补。掌本司事务。

  • 钱谷

    州县官署中主办钱粮、税收、会计的幕友称钱谷师爷,简称钱谷,又称钱梁师爷。清代知县幕宾名。掌理赋税、稽核报销及钱债地亩等诉讼。

  • 都督护军

    官名,三国魏置,为都督下属武官,掌监察所辖诸军,常以太守迁任。《三国志·魏书·杜恕传》:“起家为河东太守,岁余,迁淮北都督护军。”又《赵俨传》:“太祖征荆州,以俨领章陵太守,徙都督护军。”

  • 内府局令

    官名。即内府令。

  • 县法上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仿《周礼》县士置,北周沿置。秋官府刑部中大夫属官,正三命。下设县法中士以佐其职。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

  • 次对

    官制用语。唐宋时宰相于宣政殿奏对退班后,待制官、御史台左右巡官等皆得引对,以其次于宰相之后而得对奏于皇帝,故谓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