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领枢密院
官名。宋徽宗政和七年 (1117)始置,以童贯为之,宣抚陕西、河东、河北三路。宣和元年(1119),改领枢密院。
官名。宋徽宗政和七年 (1117)始置,以童贯为之,宣抚陕西、河东、河北三路。宣和元年(1119),改领枢密院。
官署名。辽朝北面官,掌西路马、牛、羊饲养蕃养等事。
因游说而得官,为战国时士人入仕途径之一。其时士人以智辩与对时局的策略,以游说或上书的方式取得君主的信任可直接取得官位,是一条最直捷的仕途。当时孟子、荀子以及韩非、李斯等均以此而仕。
明代五军附属营之一。设坐营官一人,掌操练京卫幼官及应袭舍人。共分四司,每司设把总一人。
宋朝御前忠佐军头引见司省称。
官名。宋朝转运司置,员二人,职掌与转运使尽同。参见“转运使”。
官名。元置,为长信寺的主官,见“长信寺”。
辽朝官署名。南面京官。置内省使、副使等职,掌上京内宫事务。
官名。南朝宋明帝定后宫女官时置,无定员,六品。
泛指长官的副手或佐吏。《后汉书·景丹传》:“丹以言语为固德侯相,有干事称,迁朔调连卒副贰。”李贤注: “副贰,属令也”。长官的辅佐。也就是副长官,如今言“第二把手”。《后汉书·景丹传》:“王莽时举四科
官名。南宋孝宗淳熙三年 (1176) 置,为太史局伎术官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