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

官制用语。指按照一定礼仪和手续授与官职或名义。


任命官员。战国时期,国君任命官员称为拜。汉代称正式任命官员为拜或除。“”含有尊重之意,一般属于初任。《史记·淮阴侯列传》说:“至拜大将,乃信也,一军皆惊”。后世多指高级官员的任命,如拜相。

猜你喜欢

  • 监押

    见“都监”。武官名。见“都监”。

  • 丽正院修书学士

    官名。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置,六品以上为之,掌刊辑图书经籍。

  • 优监

    清朝监生之一。顺治(1644—1661)中,直省不拘廪生、增生、附生,选文学兼优者,大学二人,小学一人送国子监。雍正(1723—1735)中始分贡、监。廪生、增生准做优贡,附生准做优监。监生名目之一。

  • 乘田

    官名。主畜牧的小吏。春秋时鲁国置。《孟子·万章下》: “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尝为乘田矣,曰‘牛羊茁壮长而已矣’。”赵岐注: “乘田,苑囿之吏也,主六畜之刍牧者也。”官名。春秋时鲁国设有此

  • 太子副司藏

    官名。金朝置,属宫师府。位在太子司藏之下,掌库藏财货出入之事。

  • 刺奸

    新莽时曾置左右执法、刺奸。东汉大将军等将帅所统营部职吏有刺奸,掌监察执法。西晋太宰、相国府或置,为僚属诸曹之一,设掾、属主持。官名,汉置,掌罪法。《汉书·王莽传下》:“置执法左右刺奸。”东汉大将军营部

  • 右司卫上大夫

    参见“司卫上大夫”。

  • 外命

    北周之制,称诸候与州县官为外命。参见“内命”。

  • 左金吾卫将军

    官名。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左候卫为左金吾卫,置二员,从三品,佐大将军掌宫中、京城巡警,烽候、道路、水草之宜。宋朝置为环卫官,无定员,无职掌,多以宗室为之,亦用为武臣赠典或武官责降散官。神宗元丰(

  • 丁灵中郎将

    官名。十六国汉置。管理入居中原地区的敕勒族事务。《魏书·铁弗刘虎传》: “(刘虎)归附刘聪,聪以虎宗室,拜安北将军、监鲜卑诸军事,丁灵中郎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