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清漪园园务大臣
官名。清朝内务府所属清漪园之主管官。兼领静明园、静宜园。掌三园管理、修缮、器皿陈设及属官迁除奖罚事。乾隆十六年(1751),改瓮山、金海为清漪园,置总管大臣,无员限,由皇帝特简。
官名。清代合称北京西郊的万寿山、玉泉山及香山为三山,建为清漪园(光绪十四年改为颐和园)、静明园、静宜园。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设总理清漪园园务大臣,特简,无固定员额,兼管静明、静宜二园;下设郎中、员外郎、苑丞、苑副、笔帖式等,管理三园门禁及修缮事务。
官名。清朝内务府所属清漪园之主管官。兼领静明园、静宜园。掌三园管理、修缮、器皿陈设及属官迁除奖罚事。乾隆十六年(1751),改瓮山、金海为清漪园,置总管大臣,无员限,由皇帝特简。
官名。清代合称北京西郊的万寿山、玉泉山及香山为三山,建为清漪园(光绪十四年改为颐和园)、静明园、静宜园。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设总理清漪园园务大臣,特简,无固定员额,兼管静明、静宜二园;下设郎中、员外郎、苑丞、苑副、笔帖式等,管理三园门禁及修缮事务。
官署名。元朝置。秩从七品,隶宣徽院,设于成宗大德四年(1300),掌宫廷诸物出纳。置提领、大使、副使各一员。
武官名。北齐设置,用以褒赏勋庸,秩从八品下。
宦官名。北齐长秋寺掖庭署、晋阳宫署、中山宫署置,各二员,从九品。隋朝内侍省掖庭局置二员,从九品上。唐玄宗开元(713—741)末改中书省文学馆内教博士置,隶内侍省掖庭局,二员,从九品下。掌教习宫人书、
清朝官员穿用行服之一。又称缺襟袍。行袍同长袍类似,只是大襟右下角比左面与后面剪缺一尺。为了骑马时穿用便利。主要为行军或旅行时穿用。
元代宿卫军在皇帝出行时扈从,称为扈从军。参见“宿卫军”。
官名。南北朝诸府长流贼曹长官。亦称长流贼曹参军、长流参军或长流参军事。
官名。北魏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八品上。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 置,北周沿置。初为春官府大司乐中大夫属官,北周武帝保定四年(564),改大司乐为乐部,遂为乐部中大夫属官。正一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 罢,职掌参见“掌散乐中士”。
官员服制。唐朝官员,章服皆依散官品秩而定,三品以上服紫,佩金鱼袋。玄宗开元三年 (715)驸马都尉从五品,准借紫金鱼袋,其后散官未及三品者听著紫佩金鱼,谓之借紫。宋朝沿此制。
职衔名义。唐朝非门下省长官侍中而受命主持门下省事者。《旧唐书· 太宗纪下》:“贞观十年 (636年) 夏六月,以侍中魏征为特进,仍知门下省事”,“太常卿、安德郡公杨师道为侍中。”《玄宗纪上》:“开元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