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猷阁学士
官名。北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置,正三品,属侍从贴职。西夏献宗时亦置。
官名,宋徽宗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置,徽猷阁是个藏书阁,内藏哲宗御集。其官有学士、直学士、待制,均为贴职,无职守、无所掌,但有这个贴官衔,可享受超官阶优待。学士、直学士、待制,供侍从顾问。见《宋史·职官二》。
官名。北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置,正三品,属侍从贴职。西夏献宗时亦置。
官名,宋徽宗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置,徽猷阁是个藏书阁,内藏哲宗御集。其官有学士、直学士、待制,均为贴职,无职守、无所掌,但有这个贴官衔,可享受超官阶优待。学士、直学士、待制,供侍从顾问。见《宋史·职官二》。
清朝对在非正式官缺内任职的称呼。凡在额定官署编制以外之机构任职,如总办、提调等,以及临时奉差委办某事之官员,其职务均称“差事”。
官署名。即户部度支司,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度支。
官名。①十六国西秦乞伏炽磐置,为高级执政官。《晋书· 乞伏炽磐载记》: “罢尚书令、仆射、尚书、六卿、侍中、散骑常侍、黄门郎官,置中左右常侍、侍郎各三人。”②王、公国属官。掌侍从赞礼,通传教令。南朝或
官署名。渤海国置,比御史台,有大中正一员,比御史大夫。
官名。西汉置二员,东汉置一员,为将作大匠副贰,秩六百石。三国魏沿东汉制,七品。两晋南朝省。北魏仍置。北齐为将作寺次官,员四人,从七品上。隋初因之,从七品。文帝开皇二十年(600)改将作寺为将作监,置监
①官名。隋炀帝置为宫廷女官,二十四典之一,员四人,从七品,属尚食局。唐朝改正七品。为司膳之佐,协掌割烹煎和之事。宋朝沿置,为尚食属佐。金、明悉如唐制。明永乐(1403—1424)后归其职于宦官。又,宋
官名,辽朝置。辽朝的官员有北南之分。北院大王,初名迭剌部夷离堇。太宗会同元年(公元938年)改夷离堇为大王,其官府也随之改称北大王院,故北大王即北院大王,分掌部族军民之政,主兵马。知北大王事为北大王之
官名,秦汉皆置,为中尉属官,掌北军垒门。《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中尉》:“中尉,秦官,掌徼循京师……武帝太初元年更名执金吾,属官有中垒、寺互、武库、都船四令丞……中垒两尉。”东汉省中垒,《后汉书·百官四
爵名。汉制,列侯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亭侯即指列侯食邑为亭者。封爵不世袭,位视中二千石。三国魏文帝定爵制,亭侯为第九等,位在乡侯下、关内侯上,以嗣王庶子为之。晋朝亦置。南朝宋制,亭侯五品。南凉二千石
即“总理海军事务衙门”。官署名。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诏设海军衙门,其衙署内部组织仿照军机处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体制。以醇亲王奕譞总理海军事宜;以奕劻、李鸿章为会办,曾纪泽、善庆为帮办,而以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