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廪吏

廪吏

管理粮仓的小吏。春秋战国置。《韩非子·内储说》: “黎种贵而廪吏覆。”


泛指掌仓谷的官吏。

猜你喜欢

  • 度支部副大臣

    官名。清末度支部副长官。宣统三年(1911)改度支左侍郎设。一人,正二品,特简。佐大臣管理部务。

  • 防御判官

    官名。唐朝玄宗天宝(742—756)后置,为防御使属官。五代周世宗显德五年(958)定为准七品官。宋朝沿置,属两使职官,为选人七阶第二阶,选士人充任,三任六考,进士出身者授太子中允,余者授著作佐郎。神

  • 汴河上下锁

    官署名。宋置,属都商税务司。有汴河上锁与汴河下锁,掌征收汴河中舟船木筏通行税。

  • 主考

    明清乡试之主持者。又称“主司”。由皇帝简派。明朝每省用二人,清朝每省正、副各一人,惟顺天乡试用三人。考差主要由推举产生,乾隆(1736—1795) 中改用保举、考试并行之法。掌理批阅士子试卷,分别去取

  • 三京留司御史台

    官署名。北宋陪都西京(今河南洛阳)、南京(今河南商丘)、北京(今河北大名)三留守司各置留司御史台,各设管勾台事一人,以朝官充任。掌拜表行香,纠举违失。官署名。宋置,掌拜表行香,纠举违失。设管勾台事各一

  • 门下小史

    吏名,汉置,为郡县小吏,给事门下,故称门下小史;位在门下干之下。《后汉书·百官五·州郡》:“閤下及诸曹各有书佐,干主文书。”注:“《汉官》曰:书佐五十人,循行二百三十人,干、小史二百三十一人。”

  • 太府监丞

    官名。金元太府监的佐官,金制秩从六品,员额二人。元制秩从四品,员额五人。参见“太府监”。

  • 司仗左右

    官名。即太子左右内率所统千牛备身,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名,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复名千牛备身。参见“千牛备身”。

  • 发运使

    官名。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始于陕州(治今河南陕县)置,亦称水陆运使,掌洛阳、长安间漕运,后移职转运使。宋朝承置,掌经度山泽财货之源,漕运淮、浙、江、湖六路储廪以输京都,兼制茶盐、泉宝之政,及监察官

  • 复籍

    先因寄籍外省,后愿改归原籍者,称复籍。清制,凡官员复籍,需察其原籍确有坟墓、庐舍,方准改归原籍。由祖籍所在地方官察核,报吏部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