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奉宸卫
官署名。即左千牛卫,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左千牛府置,旋改左千牛卫。
官署名。即左千牛卫,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左千牛府置,旋改左千牛卫。
官名。清朝刑部直隶清吏司副长官。简称直隶司员外郎。乾隆六年(1741)设。满、蒙各一人,汉二人,从五品。佐郎中掌顺天府、直隶及八旗游牧察哈尔左翼所属刑名。光绪三十二年 (1906),刑部改为法部,遂裁
官署名。明初刑部四属部之一。洪武二十二年(1389)改刑部总部而置,设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六人。二十三年改置河南部等十二属部,遂罢。
县门下吏名。晋置,见《晋书·职官志》。参见“县主记掾”。
官名。唐朝始置,节度使、观察使、团练使、防御使、采访处置使下皆设一员,位次判官、掌书记,掌推勾狱讼之事。五代因之。宋朝三司各部设一员,主管各案公事。开封府亦设左、右厅推官各一员,分日轮流审判案件。临安
杂任职名。唐于门下省弘文馆置二人,掌供毛笔之事。
官名。北魏末、东魏、北齐置。统领京畿军士,为京都最高军事长官。东魏迁都邺城后,权势尤甚,孝静帝时,罢六州大都督,其事务由京畿府管辖。北齐时多任用宗室诸王。在宫廷政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演、高湛杀废
宫廷给使名。辽置,属本班局。见“著帐局”。
官署名。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国民党政府设置,属行政院,掌理全国振济行政事务。将振务委员会主管事项及内政部主管的振灾救贫及其他慈善事业,暨行政院难民救济总会所办事项并归办理。内部分置三处,以数
元代辽东的乡军之一,不出戍其他地方。
杂任职名。唐置于各府州,掌执刀随从,员额自十十至五人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