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功
官名。唐朝始置,为宫廷女官,掌女功程课,为尚功局长官,二人,正五品。下设司制、司珍、司彩、司计四司。宋、金、明悉如唐制。明永乐 (1403—1424)后归其职于宦官。
宫中女官名。隋文帝始置,掌营造百役。员额三人,秩从九品。所属有司制三人,典会(掌财帛出入)三人。炀帝时置尚工局,设尚工,秩从五品;领司制、司宝、司彩、司织四司。唐沿置,复称尚功,员额二人,秩正五品,掌女工之课程,总司制、司珍、司彩、司计四司。金与明初亦置尚功,员额、品秩及所属四司与唐同。
官名。唐朝始置,为宫廷女官,掌女功程课,为尚功局长官,二人,正五品。下设司制、司珍、司彩、司计四司。宋、金、明悉如唐制。明永乐 (1403—1424)后归其职于宦官。
宫中女官名。隋文帝始置,掌营造百役。员额三人,秩从九品。所属有司制三人,典会(掌财帛出入)三人。炀帝时置尚工局,设尚工,秩从五品;领司制、司宝、司彩、司织四司。唐沿置,复称尚功,员额二人,秩正五品,掌女工之课程,总司制、司珍、司彩、司计四司。金与明初亦置尚功,员额、品秩及所属四司与唐同。
官名。晋朝有“典牧都尉”“车府典牧”,为“太仆”的属官。太仆在汉朝为九卿之一,掌管车马和牧畜。晋朝有时设有时不设。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太仆》、《晋书·职官志·太仆》。隋朝设典牧署,其官有令、有丞等
官名合称。北魏明元帝永兴四年 (412)七月,“置四厢大将,又放十二时,置十二小将”。(《魏书·太宗纪》)职掌不详。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改定官制后未见。
官名。南北朝时西魏置,尉迟纲曾任此职。见《周书·尉迟纲传》。
北洋政府总统府内部机构。设承宣官若干人,掌接待传达之事。
官署名。清末陆军部设军法司,南京临时政府于陆军部设军法局,以局长为主官。局由分庶务,卫生两科。北洋政府时期复称“军法司”,参见该条。
官署名。清末地方审判机构之一。光绪三十三年(1907)始设于京师、奉天等地,宣统二年(1910)后各省渐设。省城、商埠、府、(首县)每处一所。掌审理不属初审厅管辖案件的一审及不服初审厅判决的二审案。置
选举制度用语。①秀才、孝廉等被荐举者对策后获得的下等成绩。南朝宋明帝泰始中 (465—471)规定,策试五条,答对二条者为下第,答对一条者不与第。十六国后赵规定答策下第者拜郎中。②考课官吏时的最差等级
官学名。战国时齐国置,它由战国的养士制度演变而来,把为奴隶主阶级世卿世禄制度服务的官学改变为造就封建官吏的学校。稷下学宫直属于齐王,“稷”是指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来稷下的学者,按其学术水平、社会名望等
武职土官名。清制,秩正五品,甘肃地区置七人:河州保安撒喇四方、保安撒喇五族各一人,平番县、武威县、永昌县、古浪县、碾伯县各一人;青海地区一人,为奇克巴产南称族设;四川省置四十一人:咱理松坪、双则红凹寨
清代考功清吏司内部机构。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七月设立,掌核办各省军功、边防、剿匪及五城水会、获盗员绅等项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