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将军府

将军府

1、指将军的治所和幕府。汉朝将军位比公者四: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汉制,位同公者开府,府员有长史、司马各一人,秩千石,司马主兵,如太尉。从事中郎二人,六百石,取参谋议。掾属二十九人,令史及御属三十一人。大将军领兵营五部,部置校尉一人,比二千石,军司马一人,比千石。部下有曲,曲有军候一人,比六百石。曲下有屯,屯长一人,比二百石。又有军假司马、假候为副。还有外刺、刺奸等。其后,历代多沿置。

2、民国三年,袁世凯置将军府,直属大总统,名义上为最高军事顾问机关,设将军若干人,以陆海军上将、中将任之,其实是承大总统之命,会议军政,校阅军队,特任上将军一人管理府中事务。不久即废。


官署名。北洋政府于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六月三十日下令裁撤各省都督, 七月十八日公布《将军府编制令》,在京师设置将军府,直属于大总统,作为最高军事顾问机关。设上将军和将军,员额均不固定,由大总统于陆、海军的上将或中将中特任。上将军和将军承大总统之命,会议军务,检阅陆海军,或派驻各省, 组织将军行署,督理军务。留在京师将军府的多冠以威字为称,如段祺瑞称建威上将军,蔡锷称昭威上将军。派往各省的将军,其名号多冠以武字为称,如江苏的冯国璋称宣武上将军,安徽的倪嗣冲称安武上将军,派在东三省的另冠镇字为称,如奉天的张锡銮称镇安上将军;各省以文官(巡按使)兼充督理军务的,则只加将军衔。管理将军府事务者, 即以“管理将军府事务”为称,由大总统特任上将军一人充任。府内置事务厅,设厅长一人,事务员四人,参谋、训官各四人,秘书、书记各二人。另有参军若干人,由大总统任命,位次将军。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元旦, 临时执政段祺瑞下令撤销将军府,但将军名号仍旧沿用。

猜你喜欢

  • 观书殿学士

    官名。辽置,属南面朝官,寿隆初王鼎曾任此职。

  • 梳篦衙

    太平天国所设百工衙之一,主制造梳篦。

  • 册书

    官府文书名。唐宋立后妃,封亲王、皇子、大长公主,拜三师、三公、三省长官时用之。由翰林学士撰文。

  • 宗子博士

    官名。北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诸王宫宗学置,掌教授之事。南宋高宗绍兴四年(1134),改为宗学教授。官名。宋置,为“南北宅教授”的改名,见该条。

  • 驭吏

    掌管驾车的小官吏。《汉书·丙吉传》:“(丙)吉驭吏耆酒,数逋荡。”

  • 门下省

    官署名。魏、晋、南朝初期为门下诸省的泛称。门下即黄门之下,其署设于宫禁中,其官得出入宫禁,为皇帝的亲近侍从官员。东汉有门下三寺,侍中、给事黄门侍郎等顾问侍从官员居侍中寺,中常侍、小黄门等宦官居东寺,禁

  • 司铎

    ① 官署名。春秋时鲁国置。负责民众教化。《左传·哀公三年》: “夏五月辛卯,司铎火。”章炳麟《春秋左传读》:“司铎,盖官署之在宫城中者也。”② 官名。春秋鲁置。掌教化。《左传·昭公十三年》“司铎射怀锦

  • 常侍侍郎

    官名。南朝梁陈置,属集书省,掌侍从顾问,品秩未详。

  • 忠果

    宋朝功臣号。以赐诸班直禁军将校。参见“功臣号”。

  • 左翼军都统

    武官名。辽置, 见“左翼军都统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