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

①官名。(1) 春秋始置,战国沿置。或称将军。军队主帅。《孙子·作战篇》: “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2) 百人之长。又称“百将”。战国秦置。《商君书·境内》: “五人一屯长,百人一将。”(3) 曲氏高昌国置。位在参军下,吏上。② 军队编制单位。宋朝神宗时部分军队实行将兵法,以不同番号的禁军指挥,混合组成将的编制。下设部,部下设队。兵力自数千至万余人。番号以路分为名,依次编排。统兵官有正将、副将各一,下设押队使臣、训练官、部将、队将等。南宋时,为各屯驻大军第二级军队编制单位,隶属于军。


统兵之官。东周已有,晋置三军之将,为军队主帅;《吕氏春秋·审分览·执一》:“军必有将。”所帅人数不等,《尉僚子·制谈》:“百人一卒,千人一司马,万人一将。”《商君书·境内》:“五人一屯长,百人一将。”秦、汉皆置,秦汉间还分上将、亚将、末将。汉朝有的还冠以兵种之称,如骑将、弩将、厩将、重将等。宋有正将、副将、部将、队将。见《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历代职官表·卷五提督总兵副将》。

猜你喜欢

  • 西都留守

    官名。唐朝以长安为都,相对东都而言,又称西都、西京。太宗征高丽,以房玄龄为京城留守。其后,凡皇帝不在京城,皆置。玄宗开元元年(713)改长史为尹,遂以京兆府尹为留守。玄宗天宝(742—756) 改西都

  • 大理院看守所协理

    官名。清末大理院属官。光绪三十四年(1908)置。一人,正六品,奏补。职佐所长分理所务。

  • 艺师

    官名。清末内阁印铸局、陆军部、海军部、农工商部等中央机构之属官。各有专长,分别掌治专门职业。如印铸局艺师专办印铸事务。又农工商部艺师分为一、二等,分别为正六品、正七品。

  • 司救中士

    官名。西魏、北周地官府师氏中大夫司救上士佐官,正二命。

  • 飙锐将军

    见“十飙将军”。

  • 太乐署丞

    官名。即太乐丞。即太乐丞,详见“太乐丞”条。

  • 典卫令

    官名。晋朝王国属官,掌府第警卫。南朝沿置。梁依王国等级不同,自流外五班至流外一班不等。北魏皇子王国置,孝文帝太和二十三年(499)定为从九品上。北齐皇子王国、诸王国俱置,皇子王国品同北魏。

  • 内阁中书

    官名。参见“中书”。官名。清朝内阁设中书若干人,掌撰拟、翻译等事,为正七品官。或由举人考授,或由特赐。若进士经朝考后以内阁中书任用者,可充乡试主考差,还可补知州。见《清史稿·职官一》。

  • 女骑

    女官名,属中宫署令,掌传递信息。《后汉书·百官志四·大长秋》:“中宫署令一人,六百石。女骑六人,丞、复道丞各一人。”

  • 上都醴源仓

    官署名。秩从九品。设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隶宣徽院,掌大都转送至上都的酒材,酿造皇帝等巡幸上都所需酒食。置大使、直长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