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宣慰使

宣慰使

官名。元朝地方行政机构宣慰使司之长官。每司设三人,掌军民之政。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多以土人为之,世袭。明清沿元旧称,始作为土官名号之一,武职。系土官官署宣慰使司之长官。湖广、四川、云南等省设有。从三品。管所辖土兵及司事,受地方长官约束。世袭,其承袭事隶兵部。详“土官”。


官名。唐宪宗元和十四年,以杨於陵任淄青十二州宣慰使。见《旧唐书·杨於陵传》。元代在山东东西道、河东山西道、淮东道、浙东道、荆湖北道、湖南道等置宣慰使司,司设宣慰使三人,从二品,掌军民之务,省有政令则宣布于郡县,郡县有请则汇报于省。其属官有同知、副使、经历、都事等。见《元史·百官七·宣慰使司》。明代宣慰使为从三品,为少数民族土官中最高官职,为武职、世袭;类似今天的军分区司令。其佐属官员有同知、副使、佥事、经历、都事等。见《明史·职官五·土官》。清代沿承明制,也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此官。见《清史稿·职官四·四川宣慰使司》。

猜你喜欢

  • 柔远前司

    官署名。清朝理藩院诸司之一。康熙三十八年 (1699) 分柔远司而置。乾隆二十二年(1757)改为柔远司。

  • 丞仪

    官名。金朝皇后位下女官,掌左右给事、宣传启奏、经籍纸笔之事。设一员,秩正九品。宫中女官名。见“秉仪”。

  • 管理英国退还庚款董事会

    行政院直辖机关。国民党政府设置,依照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三月二十八日公布的《管理英国退还庚款董事会章程》规定,本会由国民政府选派中国董事十人,英国董事五人组织之,有依照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

  • 滏口局丞

    官名。北齐置。参见“滏口局”。

  • 崇文观

    官署名。三国魏置,设祭酒。《三国志·魏明帝纪》: 青龙四年(236),“置崇文观,征善属文者以充之。”官署名。魏明帝青龙四年始置崇文观,用来安置文学之士,王肃以常侍领秘书监,兼崇文观祭酒(首领)。参看

  • 率义将军

    官名。十六国时陇西鲜卑乞伏部置。《晋书·乞伏国仁载记》: “(乞伏述延以)叱卢那胡为率义将军,镇牵屯山。”

  • 典翰

    杂任职名。唐于左春坊内直局置,员额八人,掌东宫几案、翰墨。

  • 同知转运使

    官名。辽金置,辽制地位在转运使下;金制秩从四品,地位在转运副使(秩正五品)之上。

  • 左队大夫

    官名,王莽以颍川郡为左队。郡守为大夫。《后汉书·鲍永传》:“左队大夫逯并素好士。”参看“六队”条。

  • 安抚大使

    官名。隋文帝仁寿四年(604),以杨素为河北道安抚大使,率兵讨汉王杨谅。唐高宗显庆四年(659),以左骁卫大将军苏定方为之,出师西域。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定制,诸路帅臣如系二品以上官即为安抚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