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安抚司

安抚司

官署名。北宋置于河北、河东等地,掌北部边境戎机交聘之事。河北沿边安抚司,真宗景德三年(1006)设; 河东安抚司,大中祥符元年(1008)设;洮河安抚司,神宗熙宁四年(1071)设。南宋时,诸路也曾设置。设安抚使、安抚大使或主管安抚司公事为长官。辽朝有易州飞狐兵马司,道宗咸雍四年(1068)改易州安抚司,属南面边防官。金朝先置宣抚司,后改安抚司,又置上京、东京等路按察司并安抚司。掌镇抚辖区人民、稽察边防军旅之事,并专管猛安谋克,教习武艺及令保其本土风俗。元初曾于部分地区置,后少数族地区亦设,正三品,设达鲁花赤、安抚使、同知、副使、佥事各一员。明洪武七年(1374)西南地区多归附,沿元制置安抚司,设土官署。凡事皆因其土俗,使之附辑少数民族,谨守疆土,修职贡,供征调。其官员有安抚使、同知、副使、佥事各一人,其属有吏目一人。清朝改置安抚使司。


官署名。明朝沿袭元朝制度,在土司中设安抚司,有安抚使以下等官。清朝基本上与明朝相同。参看“宣慰司”和“安抚”条。见《元史·百官七·安抚司》。

猜你喜欢

  • 车谐储王

    匈奴王号名。《后汉书·窦融列传》:“北单于以汉还侍弟,复遣车谐储王等款居延塞,欲入朝见。”

  • 廷尉狱

    监狱名,属廷尉,掌囚禁犯罪官吏。《汉书·赵广汉传》:“宣帝恶之,下广汉廷尉狱。”参看“廷尉”、“廷尉诏狱”条。

  • 都统制司

    官署名。北宋后期,大军出师征伐,诸军不相统属,即以其中一人为都统制。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置御营使司,在御营使、御营副使的节制下统领军队。南宋时都统制为各支屯驻大军的统帅,其官署称为都统制司,有副

  • 直后

    官名。北魏置。是皇帝左右的侍卫武官,有时以给事中、宣威将军等领之。原为比视官,有罪不得除刑,孝明帝时胡太后从任城王元澄之议,得依中正例当刑。南朝齐亦置,职掌同。北齐时为左右卫府直阁属官,从六品上。隋初

  • 礼服

    服饰名。又称为朝服。清代亦称补服,乃官服之一。国家举行殿廷仪式、庆典筵宴及衙署办公等场合穿用之。礼服有朝服与吉服之细微区别。包括袍服、褂服。皇帝之礼袍有朝袍、衮袍、龙袍; 礼褂有朝褂、龙褂等别。官员之

  • 尚书二千石郎

    参见“二千石郎”。

  • 知右夷离毕事

    官名,辽朝置。夷离毕为夷离毕院(视如汉官的刑部)长官,掌刑狱。知夷离毕事为夷离之佐官,佐夷离毕掌刑狱。见《辽史·百官志》。官名。辽置,为夷离毕院的佐官,见“夷离毕”。

  • 仓部司

    见“仓部”。官署名。隋始置,为户部四司之一。司的长官。隋初称为侍郎,以员外郎为佐官。炀帝时改为郎与承务郎各一人。唐沿置,以郎中、员外郎为正副主官。仓部郎中一人,从五品上,员外郎一人,从六品上。掌全国库

  • 右当户

    官名。匈奴置。由四贵姓中的兰氏充任。

  • 大统

    官名。①军队主帅。南朝宋置。位在诸将之上。《宋书·王玄谟传》: “时四方反叛,以玄谟为大统,领水军南讨。”②僧官名。北齐昭玄寺长官,员一人,掌全国各处佛教寺院及僧众,并管各州、郡、县沙门曹。帝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