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孝悌

孝悌

①孝悌指孝顺友爱父母兄弟者,汉朝多与力田连称。力田指力务农本者。始见于惠帝四年 (前191)。高后元年 (前187) 令郡置孝悌力田一人。文帝十二年 (前168) 又计户口增置员额,以为民表率。被举除者得免除徭役,时有赏赐,一般不担任官职。或以为皆乡官名。亦可备一说。②制举科目之一。北宋太祖开宝 (968—976) 中曾设此科,诸道、州荐举数百人,命礼部试其艺业,一无可采,皆遣回原籍。


官名,汉高后初置,为乡官,掌导乡里,助成风化。《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其赐天下男子爵,人二级;三老、孝悌、力田人三级。”注:“三老、孝悌、力田,三者皆乡官之名。三老,高帝置,孝悌、力田高后置,所以劝导乡里,助成风化也。”《汉书·文帝纪》:“又曰:孝悌,天下之大顺也。力田,为生之本也,三老,众民之师也……以户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员,令各率其意以道(导)民焉。”

猜你喜欢

  • 镇抚所

    官署名。元代左右前后中卫,诸卫亲军都指挥使司和部分万户府皆置镇抚所,其官为镇抚,掌安抚镇压。见《元史·百官二》。官署名。元代右、中、左、前、后五卫及武卫,隆镇,右、左都卫等均置镇抚所,其主官为镇抚,掌

  • 西部从事

    官名,汉置,为诸从事之一,分部主管郡国事务,类似大郡之督邮,分东西南北中五部,督察所属。《三国志·魏书·崔林传》:“在官一期,寇窃寝息。”注:“《魏名臣奏》载安定太守孟达荐雄曰……时涿郡太守王雄为西部

  • 太府右长史

    官名。十六国前凉置。与左长史共同处理日常政务,位在其下,实际地位相当于尚书仆射。参见“太府”。

  • 西北路招讨府

    即“西北路招讨使司”。

  • 仗身

    唐代配备给官员的服役人员。《通典·职官十七》说:“调露元年(公元679年)九月,职事官五品以上,准旧给仗身。……镇戍之官,以镇戍上中下为差,上镇将给仗身四人,中下镇将、上镇副各三人,中下镇副各二人,仓

  • 检校太师

    官名。宋设此官,为散官,无职事;而地位高于正职。见《宋史·职官九·检校官》。

  • 内头领

    见“掇尔契达”。

  • 大内

    ① 官署名。战国秦置。秦汉沿置。主管京师物资收藏。《睡虎地秦墓竹简·金布律》: “都官输大内,内受卖之,尽七月而觱。都官远大内者输县,县受卖之。”② 官名。主管大内。汉朝置。《史记·孝景本纪》: “以

  • 东路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官署名。元朝侍卫亲军机构。文宗至顺二年(1331)正月,由东路蒙古军上万户府改置,隶大都督府。秩正三品。仍统钦察、乃蛮、捏古思、那牙勤等千户军。置营辽阳,衙司在大都丽正门内。设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等职

  • 北院太师

    官名。辽朝北大王院官员,在知北院大王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