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奏差

奏差

官名。明代衍圣公府设奏差一人。正七品以供差遣。清沿明制。见《明史·职官二·衍圣公》、《清史稿·职官二·衍圣公》。


官名。元代于中书省、六部、院司、诸总管府等机构设置,员额若干人,秩为从九品至正九品。明清时衍圣公府亦设此官,员额一人,正七品,以供差遣。清代又有摺差,为赍送摺奏入京的专差,与奏差不同。

猜你喜欢

  • 祠部侍郎

    官名。两晋南北朝尚书祠部郎之资深勤能者可转侍郎。隋初置为礼部祠部司长官,正六品上,文帝开皇三年(583)升从五品。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名“祠部郎”。

  • 勋武前锋都将

    见“勋武前锋五职”。

  • 舍利详稳

    官名。辽置,见“舍利司”。

  • 典旗帜

    官名。太平天国军中给事官。见“军中典官”。官名。太平天国设置,为天朝典官,掌督造旗帜及填写旗字。分设于朝中与军中,朝中的为天朝典官,员额二人,官阶为职同指挥;军中的为各军典官,员额二人,官阶为职同监军

  • 三都府尹

    唐代京兆、河南、太原三府府尹的合称。三都长官均称为牧,往往由亲王遥领,不视事,政务由其副职三都府尹执掌,员额各一人,秩从三品。参见“雍州牧”。

  • 王姬

    周朝天子女儿的称号。《春秋·庄公元年》:“夏,单伯送王姬。”孔颖达疏: “以姬系王,不称女字,以王为尊,故系之于王。”汉代以后亦称帝王之女为王姬。

  • 典坊

    宫官名。南朝宋太宗定后宫百官时置,掌铨查六宫。三品。

  • 悉南纰波

    官名。吐蕃官,赞普近侍官。

  • 临时稽勋局局长

    官名。为临时稽勋局的长官,见“临时稽勋局”。

  • 代尹丞

    官名。北魏代郡次官,协助代尹管理以京都平城为中心的代郡事务。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五品中,太和十八年迁都洛阳,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