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司
官署名。明太祖吴元年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 始置,掌祭祀礼乐之事,设卿、少卿、丞、典簿、协律郎、博士、赞礼郎等官。洪武二十四年 (1391) 以各祠祭署隶太常司。三十年改司为寺,官制仍旧。参见“太常寺”。
官署名。清末置,属礼部。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太常寺并入礼部,改为太常司,掌管各坛庙、斋庙、斋戒礼仪之事,并兼管神乐署。除太常寺各员改为太常司官员外,添设郎中、员外郎、主事各一人。
官署名。明太祖吴元年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 始置,掌祭祀礼乐之事,设卿、少卿、丞、典簿、协律郎、博士、赞礼郎等官。洪武二十四年 (1391) 以各祠祭署隶太常司。三十年改司为寺,官制仍旧。参见“太常寺”。
官署名。清末置,属礼部。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太常寺并入礼部,改为太常司,掌管各坛庙、斋庙、斋戒礼仪之事,并兼管神乐署。除太常寺各员改为太常司官员外,添设郎中、员外郎、主事各一人。
流外官名。宋于枢密院置贴房及守阙贴房,即贴司及守阙贴司之职。参见“贴司”。
官名。隋始置太卜署,属太常寺。有令一人,从八品下,掌卜筮之法。丞一人,正九品;所属有卜师、相师,男觋、女巫,太卜、博士、助教,相博士、助教。唐沿置,所属有卜正、卜博士、卜助教、卜师、巫师、卜筮生。
官名。为明代太仓库的长官。英宗朱祁镇正统七年,设户部太仓库,各直省派剩麦米,十库中绵丝绢布及马草盐课关税,凡折银的都入太仓库,籍没家财、变卖田产等也入太仓库。因其专贮银,故又称太仓银库。由太仓库员外郎
宋朝功臣号。以赐诸班直禁军将校。参见“功臣号”。
科举制科之一。宋代设置,属于吏治类科目,于真宗、仁宗时诏举之。
官名。汉置,凡州所监都为京都,置尹一人,俸二千石,职如郡太守,掌治京都地区。有丞一人。见《后汉书·百官志五·州》。官名。元制,上州置达鲁花赤、州尹各一人,秩从四品。其下设同知,秩正六品;判官,秩正七品
官名。辽朝置。南面官,将作监官员,掌印及勾检稽失,在将作监丞下。
官名。明清皆置,简称提牢。见“提牢”条。官名。见“提牢厅”。
官名。即内史令,隋炀帝大业十二年(616)改,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复名内史令,三年改中书令。官名。见“内史省”。
州门下吏名。北齐置,见“记室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