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太子少师

太子少师

官名。东宫三少之首。西晋惠帝永熙元年(290) 始置,与太子太师、太傅、太保、少傅、少保并号六傅,掌辅导太子,三品。然不常设。东晋、南朝省师、保,唯置二傅。北魏、北齐仍置,掌训导辅翊太子,无具体职司,东宫属官皆隶太子詹事。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二品上,二十三年改三品,北齐因之。隋、唐、五代沿之,多为安置退免大臣的闲职或用作加官、赠官,皆无官属。隋正三品,唐从二品。唐玄宗先天元年(712)曾诏开府,置令、丞各一员,隶詹事府,寻罢。北宋初东宫三少皆为执政的致仕官,唯太子少师非经顾命不授。真宗天禧四年(1020)太子同听政,始以宰相兼任,真授为东宫官,从二品。以后不置。南宋复以宰相兼太子少师、少傅。辽朝有东宫三师府,金朝有宫师府,皆置三师、三少,掌保护东宫,训导太子,金三少正三品,领詹事院、三寺、十率府等。元不常置。明初为东宫大臣,以朝臣兼任,掌辅导、教谕太子,不列于詹事府,无定员、无专授,后为勋戚、大臣的加官、赠官,与辅导太子无关。正二品。清朝亦无职掌、无员额、无专授,作为兼官、加官、赠官。大臣多以庆典得之。正二品。


官名。为辅佐太子的官。《通典》说:“师保二傅,殷周已有。”西晋曾设此官,东晋不置。北魏、北齐、隋、唐、宋历代多沿置。《新唐书·百官四上·东宫官》:“少师、少傅、少保,各一人,从二品。掌晓三师德行,以谕皇太子。奉太子以观三师之道德。自太师以下唯其人,不必备。”清代中叶以后虽无太子,但太子三太三少作为加衔保留,且视为荣典。见《通典·职官十二·太子六傅》、《宋史·职官二·东宫官》、《历代职官表·师傅保加衔》。

猜你喜欢

  • 围子手营

    军事编制。明朝京军置,隶附五军营,设坐营官一人,下分四司,各设把总二人。掌操练上直叉刀手及京卫步队官军。明代五军营附属营之一。设坐营官一人,掌操练上直叉刀手及京卫步队官军。共分四司,每司设把总二人。

  • 右侍中士

    官名。西魏、北周天官府宫伯中大夫右侍士上佐官,正二命。

  • 右羽林军大将军

    官名。唐朝北衙禁军右羽林军统兵长官,高宗龙朔二年(662)置,员一人,正三品。武则天时地位日重,玄宗开元(713—741)年间最为荣宠,成为举足轻重的禁军统兵官,多以宦官为之。肃宗乾元二年(759)增

  • 开封府学博士

    官名。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增置,掌开封府学之事。学官名。宋置,掌教儒学学生。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李孝寿乞增置府学博士一员,从之。

  • 对卢

    官名。高句丽国置,见《后汉书·东夷列传》。官名,东汉时高句丽置。《后汉书·东夷传》:“其置官,有相加,对卢、沛者、古邹大加、主簿、优台、使者、帛衣先人。”

  • 尚辇局使、副使

    官名。为金代尚辇局的正副主官。见“尚辇局”。

  • 东省特别区市政管理局

    官署名。北洋政府设置,依照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十月十五日公布的《东省特别区市政管理局官制》的规定,市政管理局直属东省特别行政区域行政长官,设局长、副局长各一人,秘书二人,分三科办事,各设科长一

  • 门生主书

    官名。十六国后赵石勒赵王元年(319)置。《晋书·石勒载记下》: “以张离、张良、刘群、刘谟等为门生主书,司典胡人出内,重其禁法,不得侮易衣冠华族。”

  • 泮宫

    官学名。亦作宫,为西周春秋时诸侯国国君直属的大学。《礼记·王制》说:“大学在郊,”“诸侯曰頍宫。”宫的结构和辟雍差不多,东西南三面有水环绕,《诗经·鲁颂·泮水》郑笺:“

  • 理藩大臣

    官名。清末理藩部长官。宣统三年(1911)改理藩部尚书设,并为国务大臣。一人,从一品,以满人充,特简。掌领部务,参加阁议。官名。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四月改理藩部尚书为理藩大臣,为理藩部的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