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典衣令史
东宫属官。北魏前期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正八品上,后期不见。
东宫属官。北魏前期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正八品上,后期不见。
官名。北齐、隋与唐初置,属司农寺,参见该条。
官署名。宋太宗淳化五年(994),并马军专勾司、步军专勾司置。掌诸军兵马逃亡、收并之籍,审校诸司库务给受之数,审批粮料历以送粮料院,防止伪冒、欺诈之弊。初隶三司,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转属
①清初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之合称。后金天聪十年(1636)三月,改文馆设。内国史院掌记注皇帝起居、诏令,编辑史书,纂修实录,撰拟祝文、诰命、册文等事。内秘书院掌撰拟与外国往来文书及敕谕、祭文,
见“笺”。
官名。金宣徽院所属有头面库,以都监、同监为正副主官。下设本把七人。
权宜委以差事的吏员。《汉书·苏建传》:“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颜师古注:“假吏犹言兼吏也。时权为使之吏,若今之差人充使典矣。”代理某职的官吏。《汉书·苏武传》:“武与副中郎将
见“宣义郎”② 。官名。明代文阶官正七品吏员出身授宣议郎。见《明史·职官一·吏部》。
即“提刑按察使司”。官署名。明初置,掌刑名按劾之事。吴元年置各道按察司,设按察使(正三品),副使(正四品),佥事(正五品)。十四年置各道按察分司,十五年又置天下府州县按察分司。明惠帝建文时改为十三道肃
官名。东晋、南朝置。掌饲宫廷用马,隶门下省。隋沿北齐制,置骅骝令、丞。
参见“中射士”。官名。战国时楚国设置,见“中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