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太傅

太傅

官名。① 西周始置,为辅弼君王的大臣。相传周初与太师、太保并号三公。《尚书·周官》: “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春秋战国沿置,辅导君王,执掌军政。西汉不常置。平帝、新莽时皆列位“四辅”,名为皇帝师傅,在太师下,太保上,名崇位尊,无实际职掌。东汉不置太师、太保,上公唯太傅一人,秩万石。居百官之首,以授元老重臣,位尊而无常职。自明帝以后,皇帝即位时皆置,兼录尚书事,行宰相职权,有缺则不补。魏、晋沿置,位上公,在三司上,一品。两晋时常与太宰、太保并掌朝政,开府置僚属,为宰相之任。南朝用作赠官,名义尊荣,无职掌,多用以安置元老勋旧大臣。宋一品,梁十八班,陈一品、万石。北魏、北齐则与太师、太保并号三师,位居太师下、太保上,一品。北齐后主时增员而授,所施颇滥。北周改号三公,正九命。隋初复号三师,无职事,不置府僚,与皇帝坐而论道,正一品; 炀帝时罢。唐朝复置,正一品,用作赠予德高望重元老大臣的荣衔,所施极严,玄宗天宝(742—756)以前罕有除授。晚唐五代用为藩镇加官,遂至冗滥。北宋初用作宰相、亲王、使相的加官,特拜者亦不预政事。后仅加予极少数尊贵大臣,正一品。然官场仍沿五代旧习,用作对高级官员的泛称。洪适《容斋三笔》卷五: “天圣(1023—1032)职制: 内外文武官不得容人过称官品,诸节度、观察,虽检校官未至太傅者,许称太傅,“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改号三公,成为真宰相之任,执掌朝政,后亦作为勋臣加官,南宋因之。辽、金、元皆作为加官、赠官,正一品。辽、金号三师,元号三公。明、清因之,皆正一品。明初为皇帝的辅弼大臣,其职至重。建文(1399—1402)间罢。仁宗复设。宣宗宣德三年(1428)命公孤官各辍所领,专侍左右,咨访政事,几成专授。后渐成虚衔,作为勋戚大臣的加官、赠官,无职掌、无定员、无专授。所施极隆,文臣罕有生加者,惟赠乃得。清朝亦然。② “太子太傅”简称。③西汉诸侯王国官名。职掌辅导国王,不预国政。遇有诸侯王不法,须谏诤或向朝廷举奏。秩二千石。成帝时去“太”字,称“”或“王傅”。


1、辅佐国君的官,为三公之一。位在太师下太保上。周朝始设此官,《尚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又说:“傅相天子。”春秋时晋设此官,掌辅佐国君,执掌军政。汉高后元年设太傅,与太师太保合称三公。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太傅》、《通典·职官二·太傅》。明初为辅佐之官。

2、为重臣之首,位在三公之上。西汉哀帝元寿二年置,位在三公上。东汉每一帝即位都设太傅,总领尚书事,参与朝政,相当宰相。太傅与太尉、司徒、司空、大将军合称五府。见《通典·职官十二·太傅》、《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太傅》、《后汉书·百官一·太傅》。新莽时位列四辅,名为师傅,地位尊崇,但无实权。见《汉书·王莽传》。魏晋沿置,位上公,在三司之上,一品;两晋时常与太宰太保并掌朝政,为宰相之任。北宋徽宗政和二年改号三公,成为真正的宰相。明初也曾为皇帝的辅佐之臣,其权甚重。以后渐为虚衔。

3、辅佐太子的官,为太子太傅的省称。

4、赠官加衔。南朝时太傅多用作赠官,名义尊崇而实无职事,多用以安置元老勋臣。隋初复号三公,但无职事,只与皇帝坐而论道。明朝后期与清朝,太傅作为赠官加衔,没有实际职事,正一品。见《历代职官表·师傅保加衔》。

猜你喜欢

  • 五经百石卒史

    官名。汉朝郡国官府属吏。元帝时始置,典一经,秩百石,职掌教化事宜。掌教育之吏。汉代太常所属有五经百石卒史,为太常寺所属吏员。郡国学校中亦置,《汉书·儒林传序》说:“元帝好儒,郡国置五经百石卒史。”则似

  • 锻工上士、中士、下士

    官名。《考工记》:“段氏为镈器。”郑玄注:“镈器,用器钱镈之属。”北周仿此职置锻工上士,正三命;锻工中士,正二命;锻工下士,正一命。属冬官府司金中大夫。

  • 东北面详稳司

    官署名。又称“东北路兵马详稳司”、“东北路详稳司”。辽朝置,掌统领东北各部兵马。置详稳等职。

  • 掌察中士

    官名。西魏、北周秋官府掌朝下大夫掌察下士佐官,正二命。

  • 宣宜将军

    武官名。南朝梁置,为加官、散官性质的将军,秩十七班,以代旧北中郎将。若加“大”字,可进位一阶。

  • 直焕章阁

    官名。南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始置,为贴职之一,作为特恩以授中级官员。官名。南宋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置,为贴职之一。

  • 板职

    官制用语。指不由吏部正式任命,而由地方军政长官自行选用的官职。南北朝时,还常作为授予年老军人或平民的虚衔。《北齐书·废帝纪》: “诏九州军人年七十已上授以板职。”参见“板”。

  • 课殿最

    以最与殿二等考核官吏的办法。秦代始将官吏的考核列为课,考课时间定在每年正月,考课等第分最与殿两等(亦即上下两等),获最者给予奖励擢升,获殿者给以笞罚。在考课的业务标准方面,则按不同部门分别规定:对农村

  • 旊人

    官名。周朝置。掌制作陶瓦盛食器皿。《周礼·冬官·考工记》:“旊人为簋”,“凡陶旊之事,髻垦薜暴不入市。”

  • 右西曹

    官署名。晋朝司徒府僚属增设左西曹后,改原西曹为右西曹。南朝沿置。参见“西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