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天策上将

天策上将

官名,唐高祖李渊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太宗平定洛阳后置,掌国之征讨,总判府事。其官有长史一人,司马一人,从事中郎二人,军谘祭酒二人及主簿、录事、记室、功曹参军、兵曹参军事等官。见《旧唐书·职官一》,参看“天策上将府”条。


武官名。唐置。《资治通鉴·唐纪五》“武德四年”条:“上以秦王功大,前代官皆不足以称之,特置天策上将,位在王公上。冬十月以世民为天策上将, 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增邑二万户, 仍开天策府, 置官属”。胡三省注:“天策府置长史、司马各一人,从事中郎二人,并掌通判府事。军咨祭酒二人,谋军事,赞相礼仪,应接宾客。典签四人,掌宣传导引之事。主簿二人,掌省覆教命。录事二人,记室参军事二人,掌书疏表启,宣行教命,功、仓、兵、骑、铠、士六曹参军各二人,参军事六人。”李世民为皇太子即罢天策府,终唐之世不复置天策上将之官。五代梁时改称天策上将军,以授马殷,亦开府置官属。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以皇兄楚王元佐久疾,采唐旧典以授之,不开府。其后荆王元俪薨,因以为赠官。

猜你喜欢

  • 柴草部

    官署名。北齐置。设丞。隶司农寺钩盾署。

  • 事务员长

    官名。北洋政府设于法律编查会与修订法律馆,主管内部事务。

  • 明威将军

    官名。西汉末隗嚣曾置,时有明威将军王遵。西晋、南朝齐、梁、陈及北魏、北齐、北周皆置为杂号将军名号。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武职二十四班第十三班,大通三年(529)移入轻车将军班中; 陈五品,

  • 扬武将军

    官名。东汉光武帝建武(后25—后56)初置,东汉末曹操亦置。统兵出征。南朝宋列为五武将军之一。三国魏、晋、南朝宋皆定为第四品。十六国前秦、后秦、后凉、西凉、西秦亦置,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

  • 者线蒙庆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

    元朝官署名。隶云南行省,治者线 (今泰国清盛)。泰定帝泰定四年(1327),因八百媳妇土官之请置。惠宗至正二年(1342),并入八百宣慰司。

  • 焕章阁学士

    见“焕章阁”。官名,宋孝宗淳熙十年(公元1188年)置。焕章阁是藏书的地方,内藏高宗御制。置学士、直学士、待制等官。学士为贴职,无职守、无所掌,只是一个荣誉性的虚衔,但有这种虚衔,可享受超官阶优待。学

  • 都漕运使司

    官署名。元朝置。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改漕运司为都漕运司。后分设京畿、江淮、济州三都漕运使司。二十五年,京畿都漕运使司分置内外二司,内司仍旧名,外司称都漕运使司,于河西务置总司,临清置分司,领接

  • 大理院典簿厅主簿

    官名。清末大理院属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定额六人,正七品,奏补。掌录供、编案、译电并督同录事缮写文件。

  • 海丞

    官名。西汉属少府,员一人,主海税。官员。汉朝设此官,掌管海税。《汉书·平帝纪》元始元年:“置少府海丞、果丞各一人。”注:“师古曰:海丞,主海税也。”

  • 二广

    春秋时楚王的亲兵组织。《左传·宣公十二年》:“其君(指楚王)之戎分为二广,广有一卒,卒偏之两。”意指楚王的亲兵组织称为广,分为左右两部,合称二广。每广拥有的战车的计量单位为“卒”,其具体的数额是一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