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

①爵名。周朝贵族地位较低的一种爵位。士爵又分上、中、下三等。春秋时士多为卿大夫家臣,或食田,或以俸禄为生。《左传·昭公七年》: “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②狱官。相传虞舜时皋陶任此官。西周时或称“司士”。春秋时晋国则称“大士”。《尚书·虞书·舜典》:“帝曰: ‘(皋陶)汝作士,五刑有服。’”


1、爵名。位在卿、大夫之下,为贵族的最低一级,其下则为平民、奴隶。常任王朝的低级官吏或卿、大夫的家臣。《左传·昭公七年》:“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注:“俞正燮《癸巳类稿·仆臣台义》曰:皂者,《赵策》所云‘補黑衣之队’,卫士无爵而有员额者,非今皂役也。士则卫士之长。舆则众也,谓卫士无爵又无员额者。隶则罪人,《周官》所谓‘入于罪隶’,汉之城旦舂轮作。僚,劳也,入罪隶而任劳者,其分益下,若今充当苦差。仆则三代奴戮,今罪人为奴矣。谓之台者,罪人为奴,又逃亡复获之,则为陪台。自皂以下,得相役使。”士又分上士、中士、下士三等,详“下士”条。

2、狱官:《尚书·舜典》:“帝曰: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宄,汝作士,五刑有服。”注:“士,理官也。五刑:墨、劓、剕、宫、大辟。服,从也。”《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咎繇作士,正五刑。”注:“应劭曰:士,狱官之长。”

3、里尉。《管子·八观》:“乡毋长游,里毋士舍。”注:“士,里尉。”

4、邑宰。《礼记·杂记上》:“士次于公馆。”注:“士,谓邑宰也。”

猜你喜欢

  • 备兵坐营官

    武官名。明嘉靖以后五军、神枢、神机三大营各有备兵坐营官一人,专为收受新补之兵以备各营兵之缺者,为兵部派充之官。

  • 督整车骑令史

    官名。东汉置,《后汉书·舆服志上》说:“行祠天郊以法驾,祠地、明堂省什三,祠宗庙尤省,谓之小驾。每出,太仆奉驾上卤簿,中常侍、小黄门副;尚书主者,郎、令史副;侍御史,兰台令史副。皆执注,以督整车骑,谓

  • 帐下都督

    官名。北魏置。为主将亲信,统领帐下亲军,侍卫主将。《魏书·尔朱彦伯传》:“(尔朱)弼帐下都督冯绍隆为弼所信持。”官名,三国魏置,为州佐吏,掌有关军事。《三国志·魏书·胡质传》:“威,咸熙中官至徐州刺史

  • 军使

    ①军职。唐高宗仪风(676-678)中置,以黑齿常之为河源军副使、大使,常之在军七年,吐蕃不复为边患。五代沿置,后梁太祖开平元年(907)于辉州砀山县(今安徽砀山)置崇德军,以使领之,始命朱彦让为军使

  • 上都祗应司

    官署名。元朝置。秩从五品,隶上都留守司,掌宫殿漆画等务。置大使一员,副使二员。

  • 路都总管

    官名。金置,为路总管的主官,见“路总管府”。

  • 斋谕

    宋朝学校职事名。仁宗庆历(1041—1048)中,太学始设,协助斋长率导本斋学员,执行学规和斋规。后各类学校分斋教学者,皆置。宋学校职事名。宋代各类学校都分斋教学,每斋学生约三十人。北宋庆历间,始于太

  • 禄臣

    光禄勋的别称。《称谓录·光禄寺·禄臣》:“杨雄《光禄勋箴》,禄臣司光,敢告执经。”

  • 传舍长

    官名。战国置。管理传舍的长官。战国时列国封君多养士,置传舍。属员有传舍吏。《史记·孟尝君列传》:“孟尝君问传舍长。”官名,战国置,为传舍之长,掌管理传舍。《史记·孟尝君列传》:“孟尝君置(冯欢)传舍十

  • 黄门侍郎

    官名。秦、西汉为郎官加 “给事黄门”省称。亦称“黄门郎”,无员数。为中朝官员,给事于宫门之内,侍从皇帝、顾问应对,出则陪乘。与皇帝关系密切,多以重臣、外戚子弟、公主婿为之。东汉与给事黄门合为一官,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