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国防最高委员会

国防最高委员会

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党政军最高指挥机关。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七月,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决定在中央政治委员会之外设立国防会议,其所审议的事项为:一、国防方针;二、国防外交政策;三、关于国防事业与国家庶政之协进事宜;四、关于处理国防紧急事变事宜;五、国家总动员事宜;六、关于战时一切组织。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为议长,行政院院长为副议长,委员均以现任军政长官兼任。国防会议议决事项由议长呈请国民党中央交国民政府令饬主管部执行。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三月,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议决撤销国防会议,另组国防委员会、这个组织对中央政治委员会负责,但可直接秘密指导国民政府的军事及行政各级机关,并可以督察各级机关完成它所给予的任务;其组成人员也由军政两方面扩大到将党部的主管人员包括在内。同年八月,即抗战爆发后的一个月,中政会第五十一次会议议决将国防委员会改组为国防最高会议。依照《组织条例》规定,国防最高会议的职权与国防委员会差不多,且仍由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任主席。所不同的是赋予主席对于党政军一切事项,有随宜处置的特权,而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仅得为国防最高会议的副主席;又于国防最高会议设置国防参议会,其职掌是就军事、外交、财政各方面集中参议员的意见,向国防最高委员会提出建议;分赴欧美各国家宣传联络;接受各省政府的委托,协助办理动员事项。同年十一月因为政治委员会组织庞大,不易召集,国民党中央常委会议决中政会停止开会,其职权由国防最高会议代行。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一月二十九日,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又决定改组国防最高会议为国防最高委员会,隶属于中央执行委员会。国防委员会委员长由国民党总裁充任,委员为数甚多,在党的方面是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务委员;在政的方面是国民政府五院的院长及副院长;在军的方面是军事委员会的委员。此外委员长并可提出人选,经中央常会通过任为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在委员中由委员长指定十一人为常务委员,与委员长共同组成常务会议。这十几个常务委员构成了国家政治最高的决策机关。国防最高委员会同时又是个执行机关,其职权除了承袭了国防最高会议的职权及代行中央政治委员会的职务以外,党政军三方面都受它的统一指挥。同时它可以不受平时法律的约束,有发布紧急命令之权。国防最高委员会设秘书厅,为委员长的幕僚机关,除秘书长与副秘书长外,分设三处两室。秘书厅有参事若干人,以研究特殊问题为主,例行公务则由所设的秘书承办。国防最高委员会的直属机关有中央设计局、党政工作考核委员会和国家总动员设计委员会。

猜你喜欢

  • 左武候

    禁卫军指挥机构。隋朝十二卫之一,置大将军一员、将军二员,与右武候同掌车驾护从。昼夜巡察,烽候道路,执其营禁,分领诸骠骑府、车骑府府兵; 有长史、司马,录事及功、仓、兵、骑曹参军,法、铠曹行参军等员,另

  • 太公家令

    官名,汉初刘邦为其父太公置,掌太公家政。《汉书·高帝纪》:“上归栎阳,五日一朝太公。太公家令说太公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

  • 东京小冢宰上大夫

    参见“东京小冢宰”。官名。北周置,为东京六府的主官,秩正六命。任此职者见《隋书·房陵王勇传》:“出为洛州总管、东京小冢宰,总统归齐之地。”参见“小冢宰上大夫”。

  • 牧厂左右翼长

    官名。清代太仆寺所属左右翼牧厂有翼长四人,左右翼骒马厂、骟马厂各一人。其地位在总管之下,协领之上。参见“牧厂统辖总管”。

  • 粮服科

    官署名。清末陆军部军需司所属三科之一。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掌经理被服,发放军粮,以及战用粮秣、炊具、马装、器具之购备,并兼管被服呢革各厂。置科长、科员、录事。

  • 省林务处

    官署名。国民党政府时期,各省级林业行政管理机关,其名称多不相同,黔、甘、川三省于建设厅内设林务处,粤于建设厅内设森林局,苏设林务局,皖分五区、湘分三区,设森林局,豫、冀各分五区,设林务局,均属建设厅。

  • 成忠案

    官署名。南宋置,属吏部考功司,掌成忠郎磨勘、关升、资任、较考等事。

  • 典礼司

    官署名。明太祖洪武六年 (1373) 于内廷之中置内正司,旋改称典礼司,设司正一人,正七品,司副一人,从七品,以宦官为之,专纠宦官礼仪有失及妄为不法者。不久又改称典礼纪察司,升司正正六品,司副从六品。

  • 北面边防官

    辽朝北面官类名。辽境内部族交错,专门设官镇抚、防御,统称为北面边防官,主要官衙有各都部署司、指挥使司、统军使司、详稳司、统领司、戍长司、甲马司、招讨使司、巡察司、兵马司、节制司、节度使司等。分布五京及

  • 司律中郎将

    官名。三国魏置。典音律。见《三国志·杜夔传》。官名,三国魏置,掌音律。《三国志·魏书·杜虁传》:“弟子河南邵登、张泰、桑馥,各至太乐丞,下邳陈颃司律中郎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