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国公

国公

①爵名。晋朝时即指“”。隋朝始置,为九等爵之第三等,位郡王下、郡公上,从一品。炀帝大业三年 (607)废。唐朝复置,食邑三千户,从一品。唐末及五代受此封者甚滥。宋置,位郡王下,郡公上,从一品。金朝置,食邑三千户,实封三百户,从一品。元朝置,为正二品。明朝封公者,均冠以字号,称某国公。清朝宗室封爵中,有镇国公、辅国公等,亦统称国公。②官名。清朝王伦起义军所设之职官。


爵位名。隋朝始置国公。《隋书·百官下》:“国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侯、伯、子、男,凡九等。”《新唐书·百官三·御史台》:“国公居三品之下,郡公居从三品之下,县公居四品之下。”其后相沿至明。清朝则有镇国公、辅国公。

猜你喜欢

  • 爵五等

    即五等爵:公、侯、伯、子、男。详“五等爵”条。

  • 宁令

    官名。西夏置。意为“大王”。西夏党项语“宁”即王,“令”即大。景宗显道元年(1032),元昊立官制,以此为蕃官名称之一。

  • 版筑使

    官名。辽朝置。掌皇都建造事。太祖神册三年(918) 城皇都,以礼部尚书康默记充版筑使。

  • 左卫率府

    官署名。元朝侍卫亲军指挥机构。秩正三品。仁宗延祐六年(1319)六月,由羽林亲军都指挥使司改立。统汉军万名,隶东宫詹事院下。置卫率使三员,副使二员,佥事二员。置营于武清,衙司在大都丽正门内。七年三月,

  • 修武郎

    官名。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重定武臣官名,改内殿崇班置,为武臣阶官,正八品。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置为散阶称号,封赠正八品武职。五十一年,改奋武校尉。武阶官名。宋政和中改内殿崇班为修武郎,秩正

  • 安汉公

    西汉平帝时王莽封号。王莽于元始元年(后1) 正月丙辰拜太傅,赐号安汉公,备四辅官。王莽称帝前为太傅,干四辅事,号安汉公。《汉书·王莽传上》:“公卿咸叹公德,同咸公勋,皆以周公为比,宜赐号安汉公。”又《

  • 记档太监

    官名。清朝内奏事处中任职之太监。额设四人。详见“奏事处”。

  • 祗应司

    辽、金、元官署名。辽代有皇太后、皇太妃、皇后、近位、皇太子、亲王等祗应司,职掌不详。金属工部、掌给宫中诸色工作。设提点、令丞、直长、收支库都监、同监等官。提点、令、丞领司事,秩从五品、从六品、从七品。

  • 畲军

    元代福建的弓军,不出戍其他地方。

  • 议政大臣

    见“议政王大臣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