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士上士、中士
官名。见“司士中大夫”。
官名。见“司士中大夫”。
见“太府丞”。官名。北齐太府寺有丞,为卿的佐官,其地位仅次于少卿。隋唐宋沿置。见“太府寺”。
即“太孙”,见该条。
官名。南诏官,主财用,以清平官、酋望、大军将兼之。
杂任职名。唐置,属太子左右清道率府,员额五十人,掌东宫仪仗之事。
官名。见“左右虎贲率上士”。
清朝军机大臣的正式名称之一。见“军机大臣”。
战国、秦汉时地方向中央呈报施政情况,作为官员考课依据的制度。战国时,各地主管官吏将所辖地区赋税、户口、垦田等情况写于木券,呈送国君考核,国君据此进行奖惩,亦为考课官员的重要制度。汉朝其制分两级,县(道
掌酒之官。《通典·职官七·光禄卿》:“晋有酒丞一人;齐食官局有酒吏;梁曰酒库丞;北齐有清漳令丞,主酒;后周如古周之制,隋曰良醖署,令丞各一人,大唐因之。”
官名。辽朝置,属北面官。宣徽北院官员,在知北院宣徽事下。
官名。即太常卿,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 (670) 复名太常卿。参见“太常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