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史馆修撰

史馆修撰

官名。唐玄宗天宝(742—756)以后他官兼史职者、宪宗元和六年(811)登朝官领史职者皆为史馆修撰,以官高者一人判馆事,初入或未登朝官则为直馆。宣宗大中八年(854)增为四人,分掌四季,以修国史。宋朝沿置,以他官兼任,不许带职外补v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罢。南宋高宗绍兴三年(1133)重修《神宗、哲宗实录》,以从官充任,五年置二人,国史、实录皆寓史馆; 十年以未修正史,罢史馆官并归实录院。辽朝翰林院国史院置,位史馆学士下,完颜永济大安(1209—1211)末,刘辉曾充任。


官名。唐天宝以后,他官兼领史职者,称史馆修撰。初入史馆者称为直馆。元和六年(公元811年)宰相裴垍建议:登朝官领史职者为修撰,以官阶高的一人判馆事;未登朝官均为直馆。宋史馆修撰掌修日历,以朝官充任;直馆以京官以上充任。辽国史院中亦设史馆修撰一职,太安末以刘辉任此职。

猜你喜欢

  • 散府

    府的等级之一。金制各路首府以外的府称为散府。元代散府为属于路的府。

  • 宝源局监督

    官名。清朝工部宝源局之主官。隶属于工部钱法右侍郎。顺治元年(1644)设,满、汉各一人,领局事。缺出由各部院司员内保送简派,两年一更代。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隶度支部。官名。宝源局为清朝铸钱官署,

  • 侍郎

    官名。①皇帝侍从官。西汉武帝以后置,为郎官之一,隶光禄勋,宿卫宫禁,侍奉皇帝。亦供尚书、黄门等官署差遣。东汉五官、左、右中郎将署皆置,名义上备宿卫,实为后备官员。秩比四百石。魏、晋省。北魏初亦置于禁中

  • 大角手

    杂任职名。唐置,属左右金吾卫。员额六百人,掌吹号角,为军队或仪仗进退之节奏。

  • 行在吏部

    官署名。明永乐(1403—1424)中于北京置。为行在六部之一,置官如六部之制。因明成祖朱棣本人常驻北京,故行在六部已行使六部职能。十八年定都北京,以六部官属移之北,不称行在。其留南京者,加“南京”字

  • 佥储政院事

    官名。元置,为储政院的佐官,员额二人,秩从三品。

  • 资政院

    官署名。清末中央咨议机构。光绪三十二年(1906)宣布增设,次年设总裁筹办。宣统二年(1910)正式成立。掌议决国家预决算、税法、公债、法律(宪法除外),并其他奉旨交议事件。宣统三年九月,短时代行议会

  • 东宫三太

    即太子太师、太傅、太保。

  • 供奉

    官名。① 唐朝侍奉皇帝左右之人。中书、门下主要官员称供奉官,朝谒时别为一班,最接近皇帝,其余百官依品秩为班。武则天时,御史、拾遗、补阙加置内供奉员。玄宗时又有翰林供奉,为翰林学士前身。见“供奉官”。②

  • 农村经济司

    官署名。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五月国民党政府设置,属农林部,管理全国农村经济。以司长为主官,下设科长、科员,分理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