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门下小史
县门下吏名。汉置,《尉氏令郑季宣碑阴》所记均为门下之职,末有直事小史三人,门下小史一人。汉代郡国小史中有铃下、伍伯,《后汉书·酷吏·周纡传》有县铃下,注引《汉官仪;说:“铃下……以名自定者也。”亦为县小史的一种。三国魏县小史中亦有铃下、伍百,见《三国志·魏书·裴潜传》注引《魏略》。魏系承汉而置,则汉县似亦应有伍百。又《宋书·职官志》说:“诸官府至郡各置伍百。”是县不置伍百,但下文又说:“今县令以上,古之诸侯,故立四伍佰,以象师从旅从。”则似县亦置伍佰。
县门下吏名。汉置,《尉氏令郑季宣碑阴》所记均为门下之职,末有直事小史三人,门下小史一人。汉代郡国小史中有铃下、伍伯,《后汉书·酷吏·周纡传》有县铃下,注引《汉官仪;说:“铃下……以名自定者也。”亦为县小史的一种。三国魏县小史中亦有铃下、伍百,见《三国志·魏书·裴潜传》注引《魏略》。魏系承汉而置,则汉县似亦应有伍百。又《宋书·职官志》说:“诸官府至郡各置伍百。”是县不置伍百,但下文又说:“今县令以上,古之诸侯,故立四伍佰,以象师从旅从。”则似县亦置伍佰。
官名。三国吴置。《三国志· 朱然传》:“(朱绩)以胆力称。迁偏将军、营下督,领盗贼事,持法不倾。”官名,三国吴置,掌执法与盗贼事。《三国志·吴书·朱然传附子绩》:“迁偏将军营下督,领盗贼事,持法不倾。
官名。唐高祖武德四年 (621)为酬秦王李世民平洛阳大功而特置,掌全国征讨军事,开府置属僚,九年省。五代后唐时,楚马殷亦依此故事,拜天策上将军。
军队指挥机关。北洋政府改清末新军的标为团,其指挥机关为团本部。主官有团长(上、中校)一人,下设团副(中、少校) 二人, 副官(上、中尉)一人,旗官(中、少尉)一人, 军士六人, 军官相当官十人,军士相
官名。 南诏官, 小府主将。
官名。辽朝置,为东路都统军使司长官。
官署名。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建大圣寿万安寺,置万安规运提点所,秩正五品。仁宗延祐二年(1315),升都总管府,秩正三品。后升寿福院,秩正二品。文宗天历二年 (1329) 降为总管府。
即“东宫二将”。
官名。唐玄宗开元十五年 (727) 始以亲王遥领节度使,其留京师者则称大使,以副大使知节度事。
唐代称省试第一名为状头。武后时试贡士于殿前,门下用奏状报其等第,因此居首者称状头,亦称状元。
官名。隋朝岐州监次官,视正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