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选
铨选制度。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因桂、广、交、黔等州都督府土人首领任官简择,未甚得其才。始四年一度,差强明清正、五品以上官充使前往选补,御史同往注拟; 有应任五品以上官者,选补使与所管都督府具条奏闻。金朝设科取仕,分南、北选,南选150人,诗赋、经义并举。后南、北通选,只设词赋,取六七十人。
唐代铨选方式之一。唐制,岭南、黔中等地因距京师遥远,由朝廷派京官五品以上一人充使就补,御史一人监之,四岁一往,称为南选,相对于南选来说,京师、东都两地进行的铨选便称为北选。
铨选制度。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因桂、广、交、黔等州都督府土人首领任官简择,未甚得其才。始四年一度,差强明清正、五品以上官充使前往选补,御史同往注拟; 有应任五品以上官者,选补使与所管都督府具条奏闻。金朝设科取仕,分南、北选,南选150人,诗赋、经义并举。后南、北通选,只设词赋,取六七十人。
唐代铨选方式之一。唐制,岭南、黔中等地因距京师遥远,由朝廷派京官五品以上一人充使就补,御史一人监之,四岁一往,称为南选,相对于南选来说,京师、东都两地进行的铨选便称为北选。
杂任职名。唐置,属中书省,员额二十人。
辽官名。大国舅司佐吏。
官署名。辽朝置。负责督察党项别部。以契丹人充任。始置于圣宗太平六年(1026)。
官名。北宋前期置,以朝官充任,为馆阁职事之一,掌有关编校书籍之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废。
参见“十骁将军”。官名。梁置。为百号将军之一,拟官六品。见《隋书·百官上》。参看“骁雄将军”条。
官名。见“司膳寺”。
官名。见“司津监”。
官名。唐高宗龙朔二年(662)置二员,正一品,位同夫人,咸亨二年(671)废。内命妇名。唐龙朔二年(公元662年)置赞德二人以代夫人,秩正一品。咸亨二年(公元671年)复旧。
右将军,为汉朝重号将军,位次上卿,掌征伐或驻守。职为右将军而领兵在外者称将兵右将军。《汉书·冯奉世传》:“右将军典属国掌惠薨,奉世代为右将军典属国……皇帝问将兵右将军,甚苦暴露。”
官名。北魏置,为追捕寇盗而设。《魏书·张赦提传》: “赦提应募求捕逐,乃以赦提为游徼军将,前后禽获,杀之略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