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南京都察院

南京都察院

官署名。明永乐(1403—1424)迁都北京后于南京留置。设右都御史、右副都御史、右佥都御史各一人,不设左职。下设司务、经历、都事、照磨各一人,司狱二人。十三道监察御史,员数少于北京。嘉靖(1522—1566)后常以一人兼数道,名额更少。职掌同北京之都察院,惟皆户部、户科复后湖黄册,提督操江,为其专职。

猜你喜欢

  • 东羌督

    官名。西晋置,为领兵武职,属东羌校尉。见《晋书·李流载记》。

  • 小司射上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夏官府司射司次官,佐司射下大夫掌本司事务。正三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官名。见“司射下大夫”。

  • 周朝王畿内遂所属的行政单位。以里宰主之。春秋战国时为乡属行政单位。春秋齐国分国为五乡,乡属有州、里,里亦为军事组织单位。战国时秦国所设以里典主之。汉朝为县以下基层行政单位。城、乡均有。通常一里百家,以

  • 司命军政

    官名,王莽置,掌执军法。见《汉书·王莽传中》。

  • 巷伯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天官府司内上士巷伯中士佐官,正一命。

  • 太仓库员外郎

    官名。为明代太仓库的长官。英宗朱祁镇正统七年,设户部太仓库,各直省派剩麦米,十库中绵丝绢布及马草盐课关税,凡折银的都入太仓库,籍没家财、变卖田产等也入太仓库。因其专贮银,故又称太仓银库。由太仓库员外郎

  • 同知侍正府事

    官名。元置,为侍正府的佐官,见“侍正府”。

  • 北宰相

    即“北府宰相”。

  • 九译

    官名,汉置,掌翻译,其长官称令,属典属国。《汉书·张骞传》:“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

  • 入旗

    即允许汉族官员编入旗籍,为清代褒奖官员方式之一。乾隆时孙士毅曾任大学士、尚书、总督,封为伯爵,后“病笃,遗疏请入旗,高宗特许之,命入汉军正白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