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

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

军事委员会所属的特务组织。国民党政府设置,其前身是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国民党秘密组织复兴社的特务处,由戴笠主持。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扩展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局。其特工人员分布到国民党的军队、警察、行政机关和交通运输等部门内,进行监视控制。军统局的编制不固定,可随意扩大和变换名称。抗日战争后期其主要编组如下:设局长、副局长各一人,均为中将级;其下设二室、八处:秘书室,设主任秘书,少将级,主持军统局日常事务。下设两科(后又扩大为两组,组下设科),分管译电和文书等业务。机要室,设秘书、译电员数人,由局长自己掌握,处理机要文件电报。第一处,掌管军事情报,设军事情报、军运、策反、国际情报、谍报参谋管理五科;第二处,掌管党政情报;设党政、侦防、航检、中共四科;第三处,掌理特务行动,设行动、警稽、司法等科;第四处,掌管通讯、机务、工务、考核四科;第五处,掌管司法,设审讯、管狱两科;第六处,掌管人事,设人事行政、考核、编制三科及卡片室;第七处,掌管经理,设统计、审计、预算、财务四科及出纳股;第八处,掌管总务,设庶务、管理、交通三科。处设处长,为少将级;科设科长为上校级;科员为中校以下军官或佐属。此外陆续增设的有训练处,掌管数十个特务训练班的训练;警务处,控制与军统有关的警察部门及各地稽察处。抗战胜利时又设布置处,掌管对日军占领区的特务联系、布置工作。军事委员会撤销以后,军统局公开性的武装特务部分划归国防部第二厅,其秘密核心部分组成国防部保密局。

猜你喜欢

  • 护南氐校尉

    官名。十六国前赵刘曜置。《晋书·刘曜载记》:“曜大悦,署 (杨) 难敌为使持节、侍中、假黄钺、都督益宁南秦凉梁巴六州陇上西域诸军事、上大将军、益宁南秦三州牧、领护南氐校尉、宁羌中郎将、武都王。”

  • 验封清吏司郎中

    官名。简称验封司郎中。明清吏部验封清吏司之主官。掌司事。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改司封部郎中设,一人,南京吏部验封清吏司亦设一人,皆正五品。清顺治元年(1644)沿设,汉郎中一人,以科甲出身者注授。

  • 未央厩令

    官名。西汉置,东汉属太仆,秩六百石。主皇帝乘舆及厩中诸马。官名,汉置,俸六百石,掌乘舆和厩中诸马。西汉时五丞,东汉无。属吏十七人。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太仆》、《后汉书·百官志二·太仆》。

  • 殿前都指挥使司

    官署名。即殿前司。

  • 委任公务员任用资格

    依照国民党政府于民国二十二年(公用1933年)三月二十一日公布的《公务员任用法》规定,具有下列资格之一者,可任用为委任公务员:一、经普通考试及格或与普通考试相当的特种考试及格者;二、现任或曾任委任职,

  • 京邑市令

    官名。北魏置。掌京邑诸市。定都平城时属代尹,迁都洛阳后属司州牧。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五品中,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载。北齐时设东、西市署,各置令、丞。官名。北魏初置,属代尹,掌京县商业贸易。

  • 巡城御史

    官名。又称“巡视五城御史”、“五城御史”。清朝京都五城察院之长官。中、东、西、南、北五城,每城设满、汉各一人,由科道官内简派,一年一更换。掌稽查地方,厘剔奸弊,整顿风俗。官名。明代以监察御史巡视皇城、

  • 度支部左参议

    官名。清末度支部职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左、右各一人,正四品,简任。掌佐拟本部则例及一切章程,审议各司重要事务。

  • 大呼药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 置,北周沿置。雍州牧主要僚属之一,位在长史、司马、司录下。其下设有小呼药。正六命。隋文帝开皇元年 (581)罢。

  • 大都南北两城兵马司

    即“大都路兵马都指挥使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