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司
主管某一部门。《礼记·曲礼下》: “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典司五众。”
主管某一部门。《礼记·曲礼下》: “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典司五众。”
伎术官名。元制于中书省置省医三人,掌医疗之事。
唐代五品以上官的名簿。《唐会要》卷五十四《中书省》记贞观时已建立记有五品以上官年课的具员簿制度。在京常参官及外官五品以上之官,由制授,不须再经过铨选考试,授官时由中书省根据具员簿的记录办理之。
清朝官缺补授方法之一。指凡不经开列具题,而以应升之员论俸推取,经引见而授官之例。在京钦天监监副,翰詹坊缺及其他司官等员,或论俸推取二十人,引见奉旨补授; 或拟定正陪,引见奉旨补授。清代任命官员的方式之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属翼王府,员额二人,官阶为职同总制。参见“典袍”。
官名,汉置,为射声校尉佐官,六百石,掌文书。参看“射声校尉”条。
官署名。明置,掌织染之事。主官有大使一人,秩从九品;副使一人佐之。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秋官府司隶下大夫属官,正二命。下设掌夷隶下士以佐其职。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
官名。即太子右清道率。
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官名。魏晋北朝与二千石郎互称,为尚书省二千石曹长官。参见“二千石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