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八旗制度

八旗制度

清朝皇室为满族,满族分为八旗。旗,既是军事编制,又是户籍编制,还兼有民政和生产的职能。入关前,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牛录”的基础上把满族分为黄旗、白旗、红旗,蓝旗,后来又增建镶黄旗、镶白旗、镶红旗、镶蓝旗,共八旗。旗是汉语名称,满语称“固山”。每旗下辖五参领(满语称“甲喇”),每参领下辖五佐领.(满语称“牛录”),每牛录管辖三百人,平时生产,战时出征。旗的长官称都统(满语称“固山额真”)、副都统(满语为“梅勒额真”),参领官满语称“甲喇额真”,佐领官满语称“牛录额真”。后来又把投降满族的蒙古人编成蒙古八旗,把投降满族的汉人编成汉军八旗。八旗次序以镶黄、正黄、正白为上三旗,其余为下五旗。满、蒙、汉八旗,每旗设都统一人,从一品;副都统二人,正二品。到清朝末年,旗制松散,各都统除办理文书外,已无实际军权。见《清史稿·职官四》。

猜你喜欢

  • 妃嫔媵嫱

    后宫诸女官泛称。妃嫔较媵嫱贵。《阿房宫赋》:“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注》:“自皇后而下,次为妃,次为嫔,又其次为媵为嫱,皆宫女之在阿房宫中者。”

  • 奏院

    “进奏院”简称。

  • 协律都尉

    官名。西汉武帝一度置,以李延年为之,佩二千石印绶,掌谱作新曲。寻省。三国魏复置,隶太常,掌校定调和音律。六品。晋改“协律校尉”。官名,西汉武帝始置。掌承旨谱曲。三国曹魏黄初年间也置,为乐令升迁用。《汉

  • 朱衣直阁将军

    官名。南朝梁武帝天监六年 (507)置,以曾任方牧者为之,都督南兖等五州诸军事、辅国将军、南兖州刺史昌义之首任此职。负责宫内侍卫,属中领军 (领军将军)。天监七年定为十班。陈改为四品,秩千石。北魏亦置

  • 附庸

    ①周朝称附属于诸侯大国的小国。《礼记·王制》:“附于诸侯曰附庸。”《孟子·万章下》: “不能五十里,不达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②西周、春秋时分封的小国国君。《史记·秦本纪》: “(孝王曰) ‘朕

  • 上百户所

    官署名。元朝军府等级。秩从六品,统军七十人以上,置百户二员。

  • 直隶司员外郎

    即“直隶清吏司员外郎”。

  • 南北互调

    官员任用限制之一。此制实行于明初,见“回避”。

  • 提领拘催安边钱物所

    官署名。南宋宁宗嘉定元年(1208)置。掌搜访宫廷内外诸司浮费,拘催以供封桩。同时拘桩官司房廊及激赏库四季所入和籍没韩侂胄家产。设提领,以卿监充任,下设拘催官。

  • 副统领

    武官名。南京置,为统领的佐官,地位在同统领之下。参见“统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