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侍正

侍正

官名。元朝置为侍正府长官,正二品,置十四员,掌宫廷近侍事务。下置同知二员,正三品; 佥府二员,从三品; 侍判二员,正四品; 经历一员,从六品; 都事一员,从七品。


官名。元置,为侍正府的主官,见“侍正府”。

猜你喜欢

  • 侯国庶子

    官名,掌侍从,理家事。见《后汉书·百官志》。

  • 辟雍司业

    见“辟雍”。学官名。见“辟雍(2)”。

  • 唱名

    宋朝贡举考试中的一种仪式。又称唱第、传胪、胪传、胪唱。太宗雍熙二年(985),皇帝亲试礼部奏名举人,合格者分两日宣召,面赐及第,称为唱名。其后成为定制。科举制度中殿试放榜时的一种仪式。见“传胪”。

  • 左右讲经

    僧官名。明清置,属僧录司。秩正八品,左右各一人。

  • 骑曹从事

    官名。北齐司州牧属官。州分职吏名。北齐于司州置骑曹从事、骑曹掾及骑曹史,掌骑兵之事。见《隋书·百官志中》。

  • 师范教育科

    官署名。清末学部普通司所属三科之一。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掌优级师范、初级师范学堂、盲哑学堂、女子师范学堂之教课规程,设备规则,以及学堂与地方行政、财政有关之一切事务。置员外郎一人、主事二人。

  • 掖庭局令

    官名。即掖庭令。官名,金朝置。为掖庭局长官,正九品,掌皇后官事务。见《金史·百官二》。

  • 鸿德苑

    汉苑名,有令一人,俸六百石。主鸿德苑。见《后汉书·孝桓帝纪》。

  • 剧曹令史

    官名,汉置,俸二百石,共三人,主书。见《后汉书·百官志三·尚书》。

  • 官名。一州之长。《礼·曲礼下》: “九州之长,入天子之国,曰牧。”汉朝及其后,州牧亦省称牧,参见“州牧”。清朝为知州别称。1、掌畜牧之官。商、周派驻某地掌管六畜放牧及牧地的官。参看《免簋》《同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