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伎术官

伎术官

官名泛称。唐朝为秘书省、殿中省、太常寺、太仆寺、左春坊等部门具有天文、音乐、医术、阴阳卜筮等专门技能并管理该事务的官员的通称。分本色出身与非伎术出身两种。以伎术起家出仕者为本色出身,其叙迁有限制,不得任清要官职。武则天神功元年(697)规定,由天文出身者进官不得过太史令,由音乐出身者不得过太乐、鼓吹署令,由医术出身者不得过尚药奉御,由阴阳卜筮出身者不得过太卜令; 其他伎术官若累阶应至三品者,亦不再进阶。非伎术出身而其才堪任伎术官者,出任伎术官后,迁叙劳考可不拘本色伎术官之例。宋朝包括翰林医官院及太医局医官,司天监、太史局及翰林天文院之太史令至挈壶正,翰林院书艺、图画奉御至待诏等官员。通常只于本部迁转,其落伎术官头衔而任京官者,遇恩泽只转阶或加勋,不得授朝官。


以专门技术而供职的官员。唐制,凡太史令以下掌天文历法之官,太乐、鼓吹署令以下掌音乐之官,尚药奉御以下的医术官,太卜令以下的掌阴阳卜筮之官,司膳署令以下的掌调制膳食之官,统谓之伎术官。宋制,凡司天监、太史局、翰林天文院太史令以下掌天文历法之官,翰林医官院及太医局所属掌医术之官,翰林院书艺、图画奉御至待诏等官,统称为伎官。伎术官的地位较一般掌理政务的官为低,其升迁的限制也较严格。参见“伎术官的任官限制”。

猜你喜欢

  • 盥漱小底

    辽朝宫中杂役名。属北面官著帐户司承应小底局,掌宫中皇帝、太后、太妃皇后、太子盥洗侍候之事。例由著帐户充任。

  • 太医院右院判

    官名。清朝太医院之副长官。详“太医院院判”。

  • 兵马大元帅

    官名。北宋太祖建隆元年 (960)置,以加封吴越国王钱俶。后不设。钦宗靖康元年(1126)复置,以赵构为之,置大元帅府,掌率天下兵马,许以便宜行事。赵构即皇帝位,遂省。建炎元年(1127),罢大元帅府

  • 司列太常伯

    官名。即吏部尚书,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吏部尚书。官名。唐高宗龙朔二年,改吏部尚书为司列太常伯。咸亨元年复旧。见《通典·职官五·吏部尚书》,参看“吏部尚书”条。

  • 廉清

    选举制度。十六国后赵石勒赵王二年(320),“令群僚及州郡岁各举秀才、至孝、廉清、贤良、直言、武勇之士各一人。”(《晋书·石勒载记下》)石勒建初二年(331)又下书令公卿百僚岁荐廉清一人,答策上第者拜

  • 射声士

    卫士名,汉置,掌待诏而射,故又名待诏射声士。属射声校尉。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后汉书·百官志》。

  • 刑部饭银处

    清代刑部内部机构。掌收储各省报解饭银及户工两部拨给饭银。各级官员及书吏的饭银各有定额,官员按月支给,书吏按季支给,各司多少不等。各役工食及杂项开支也都由本处核发。无额定职官,由尚书酌派满、汉司员各一人

  • 掌交上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仿《周礼》掌交置,北周沿置。秋官府蕃部中大夫属官,掌与依附国的交往事宜,正三命。下设掌交中士以佐其职。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参见“掌交”。

  • 七卿

    官名合称,明朝以吏部尚书、户部尚书、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和都御史为七卿。吏部尚书掌天下官吏选授、封勋、考课之政令,甄别人才,助天子治国。户部尚书掌全国户口、田赋之政令。礼部尚书掌天下

  • 提督太监

    官名。明朝于内府司礼监、御酒房、御药房、御茶房及京营、礼仪房、宝和店、南京、苏州、杭州织造局、市舶司等分置。宦官职名。明置于司礼监及御马监。司礼监提督太监员额一人,掌督理皇城内一切礼仪、刑名及管理长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