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互市监

互市监

①官署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于四方使署下置,掌互市,有监、副监。唐朝改隶少府监,每监,监一员、丞一员、价人四员,掌交易马驼驴牛等事; 武则天垂拱元年(685)改为通市监。②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置为四方使者署互市监长官,视从八品。唐朝为少府监互市监长官,从六品下。


官署名,也是官名。隋朝在西北设交市监和突厥族贸易。唐初改称互市监。掌陆路上的对外贸易和与少数民族贸易马匹等事,其长官称互市监。《新唐书·百官三·互市监》:“互市监,每监,监一人,从六品下;丞一人,正八品下。掌蕃国交易之事。隋以监隶四方馆。唐隶少府。贞观六年,改交市监曰互市监,副监曰丞。武后垂拱元年曰通市监。有录事一人,府二人、史四人,价人四人、掌固八人。”

猜你喜欢

  • 司星

    官名。春秋时宋国置。掌理天文星历。《史记·宋微子世家》: “荧惑守心。心,宋之分野也。景公忧之,司星子韦曰: ‘可移于相’。”

  • 积功

    汉朝官吏升迁制度·即官吏以累计功绩取得升迁的资格。《汉书·周仁传》: “景帝为太子时,为舍人,积功迁至太中大夫”。

  • 提刑按察司

    即“提刑按察使司”。官署名。明初置,掌刑名按劾之事。吴元年置各道按察司,设按察使(正三品),副使(正四品),佥事(正五品)。十四年置各道按察分司,十五年又置天下府州县按察分司。明惠帝建文时改为十三道肃

  • 刻漏视品

    流内视品官名。唐初置,掌知刻漏。见“五官挈壶正”。

  • 太弟左卫率

    参见“太弟中卫率”。

  • 织染署丞

    官名。即织染丞。官名。唐金皆置,为织染署副长官。参看“织染署”条。

  • 邻里

    春秋中叶以后居民的地域组织。其时在野鄙的遂中,实行编户,邻由若干户组成,再由若干邻组成里,成为基层的行政组织,原来的里君改称为里宰、里正或里长。《周礼·地官·遂人》中的编制是以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分别

  • 典令

    官名。战国楚置。掌王命政令。《战国策·韩策二》: “今王之国有柱国、令尹、司马、典令,其任官置吏,必曰廉洁胜任。”鲍彪注: “皆楚官。”官名。战国时楚国设置。《战国策·韩策二》:“史疾谓楚王曰:‘今王

  • 二等库官

    见“库官”❶。

  • 众议院惩戒委员会

    北洋政府时期第一届国会众议院常任委员会之一。设委员长一人,理事一人或数人;委员,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设二十三人,七年(公元1918年)减为十五人。掌审查惩戒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