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中央研究院

中央研究院

官署名。民国十七年成立,为全国最高科学研究机关,直属国民政府,以研究为宗旨,实行研究,并指导全国科学研究,奖励研究事业。设院长一人,总理院务,下设总办事处主持行政,分物理、化学、工程、地质、天文、气象、历史、语言、社会科学等研究所;自然历史博物馆。各研究所设所长、组主任、研究员、助理研究员、研究生。


全国最高学术研究机关。国民党政府于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设置,隶于大学院,次年十一月九日公布《中央研究院组织法》,改隶国民政府。其任务除实行科学研究外,并指导、联络、奖励学术的研究。设院长一人,综理全院行政事宜,总干事一人,受院长的指导,执行全院行政事宜;其办公之处称总办事处,分设文书、会计、庶务、出版品国际交流四处,以干事三至五人分掌之。本院直辖研究机关,规定设物理、化学、工程、地质、天文、气象、历史语言、国文学、考古学、心理学、教育、社会科学、动物、植物十四个研究所,实际上至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仅成立物理、化学、工程、地质、天文、气象、历史语言七个研究所。中央研究院得设评议会,为全国最高学术评议机关,以院长聘任的国内专门学者组织之。中央研究院评议会实际上于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始行成立。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国民政府改组为总统府时,本院直隶于总统府。参见“中央研究院评议会”。

猜你喜欢

  • 稷正

    农官名。汉代应劭《风俗通·祁典·稷神》:“《春秋左氏传》有烈山氏之子曰柱,能殖百谷蔬果,故立以为稷正也。周弃亦以为稷正也。”

  • 宗子录

    见“宗子正”。

  • 臣邦真戎君长

    战国秦对少数民族首领的称谓。参见“真臣邦君公”。

  • 河南部员外郎

    官名。明初户部河南部、刑部河南部均置,各一人,从五品,协郎中掌本属部之事。参见“河南部”。

  • 分袭

    清朝封爵制度之一。指应袭子侄兄弟数人分袭父兄之爵。清制,凡原系数人合并之爵,准予分袭。原属一人之爵合并者,不准分袭。

  • 太子右内率府副率

    官名。即太子右内副率。

  • 尚书北主客郎

    参见“北主客郎”。

  • 王会司郎中

    官名。即“王会清吏司郎中”。

  • 四方馆使者

    官名合称。隋炀帝时胪鸿寺置,分掌东、南、西、北四方诸国及互市等事,各一人。每使者署,典护录事、叙职、叙仪、监府、监置、互市监及副、参军各一人。后量事繁简,临时损益。

  • 奏补

    官制术语。① 宋朝高、中级官员遇朝廷举行大礼及其他庆典,奏荫弟侄、子孙或门客,称“奏补”。②清朝官缺补授方法之一。指官缺不入“月选”,请旨补授之例。如运使、道府之缺,皆由军机处请旨授官。参见“月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