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堂监
官名。南朝梁置。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三品蕴位。属流外官,地位很低。
官名。南朝梁置。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三品蕴位。属流外官,地位很低。
官名,清朝置,掌总理三陵事务。三陵指北陵(在沈阳)、东陵和西陵(都在河北)。三陵各置总管大臣一人,下设承办事务衙门礼部主事,东陵置石门衙署二部郎中一人,西陵置易州衙署二部郎中一人。还有礼部郎中、员外郎
军营名,东汉置,统幽并精兵,因驻黎阳,故称黎阳营,以中谒者监之,称监察黎阳营谒者。东汉时幽、冀、并三州的兵骑组织。东汉光武帝以幽、冀、并三州兵骑统一全国,故于黎阳立营,以谒者监之,担任黄河北岸的防守,
官名。明朝鸿胪寺置,一人,从七品。详见“鸿胪寺左丞”。
官名。元置,为侍正府的佐官,见“侍正府”。
官名。东宫侍从武官。北齐置,属太子左、右卫坊,员三十人,七品。东宫武官名。北齐置,见“左右卫坊率”。
即“黄龙府兵马都部署司”。
使职名。唐高宗麟德二年(665) 以李勋、许敬宗、陆敦信、窦德玄为检校封禅使,随驾东封泰山。官名。封禅是帝王祭天地的典礼,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报天之功,称为封;在泰山下梁父山上辟场祭地,报地之功,称
参见“五校尉”。五校即五校尉。西汉时有八校尉,东汉省中垒校尉,只置中候,以监五营。胡骑并入长水,虎贲并入射声。五校指长水、步兵、射声、屯骑、越骑五校尉,属北军,俸比二千石,各掌本营宿卫兵;东汉禁卫军北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仿《周礼》衔枚氏置,北周沿置。夏官府大驭中大夫属官,正二命。下统衔枚下士。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参见“衔枚氏”。
官名。汉高祖欲易太子,吕后用张良计,迎商山四皓以定太子,始有宾客之名。晋惠帝元康元年(291),太子师傅通称为东宫宾客。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始置为官称,以于志宁等四人为之,正三品,掌侍从规谏、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