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名。辽置,见“北护卫府”。
宋朝国子监学生总称。宋初多为七品以上官员子弟,又称监生。仁宗庆历四年(1044)建太学,扩大招生范围后,监生包括太学生、武学生,国子生则专指其父兄叔伯在朝为官、经补试合格入学之人。武学亦曾设国子生额,
见“金吾街仗司”。
官名。春秋晋置。下军之统帅。晋国军制分上、中、下三军,皆设将、佐。
使职名。唐代宗宝应(762—763)中刘晏为度支盐铁转运使,自淮北列置巡院,搜择能吏以主之,使江淮钱米转运入京。德宗贞元(784—805)初一度废,八年张滂为转运使,复置江淮各巡院。其后置使以主巡院事
官署名。西夏管理佛教事务的功德司之一。
官名。明朝士官名号之一。乃管理少数民族地区之头目,无专职品级。世袭。
官名。南宋置,为枢密院承旨司属官。孝宗初年,以尚书左右司郎官兼领其事。
宋朝三京与开封府合称。参见“三京牧”。
官名。明洪武二十八年 (1395) 始置,各监均置,正六品,后渐为次等宦官,受役于有权势的太监。隶司礼监。平日看守六科廊、报水、巡街、礼仪房。夜间奉命寻查火警, 齎送大臣赏赐, 收接表笺礼物等,均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