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三公曹

三公曹

官署名。①汉晋尚书台诸曹之一,设尚书。详见“三公尚书”。②尚书台(省)诸郎曹之一。魏晋南北朝置。设郎(郎中)。西晋初隶三公尚书,掌断狱及宣读五季时令仪注。南朝隶吏部尚书,与比部曹同掌拟定、解释法制律令。北魏职掌略同,或说属殿中尚书。北齐隶殿中尚书,掌宣读五季时令、囚犯名册及断狱。


官署名。古代分曹办公,就象现在的机关分处分科一样。汉朝三公曹所掌,说法不一。《后汉书·百官志》:“成帝初置尚书四人,分为四曹。”注:“《汉旧仪》曰:初置五曹,有三公曹,主断狱。蔡质《汉仪》曰:典天下岁尽集课事。三公尚书二人,典三公文书。吏曹尚书典选举斋祀,属三公曹。”参看“尚书”条。魏晋沿汉制;南朝宋齐三公曹属吏部尚书,掌官吏选举。

猜你喜欢

  • 南京翰林院

    官署名。明永乐十八年(1420)定都北京,将翰林院官属移往北京,原在南京的翰林院官署仍存,加“南京”字,称南京翰林院。设学士一人,正五品,不常置,孔目一人,未入流,实无所职掌。

  • 崇德宫使

    官名。辽朝北面官,掌崇德宫契丹、汉人军民之政,为崇德宫长官。下设副使、太师、太保、侍中等职。

  • 中山宫令

    宦官名。北齐置,中山宫署长官。

  • 左夷离毕

    官名。辽朝置,属北面官。夷离毕院官员。低于夷离毕,高于右夷离毕,为重要官员。终辽之世,无汉人任此职者。掌刑狱之外,亦有上达下言之责。官名。辽置,为夷离毕院的佐官,见“夷离毕院”。

  • 大行治礼丞

    官名。西汉大鸿胪所属大行令属吏。《汉书·平当传》: “当少为大行治礼丞,功次补大鸿胪文学。”官名,为大行令之副,掌治礼郎行宾仪。如接待少数民族的使臣、皇子封王、诸王入朝、郊庙祭祀等掌礼仪赞导等。见《汉

  • 师尉大夫府

    官署名,即师尉郡之政府。详“师尉大夫”条。

  • 齐固佐领

    即“旗鼓佐领”。

  • 后军都督府

    官署官。明朝五军都督府之一。初分领在京横海卫、鹰扬卫、兴武卫、江阴卫。永乐(1403—1424)迁都后改横海卫、江阴卫隶南京后军都督府,增留守后卫、大宁中卫、大宁前卫、会州卫、富峪卫、宽河卫、神武左卫

  • 咨议参军事

    官名。北魏皇子府、王府、公府、将军府、州府僚属,孝文帝太和二十三年(499)定为正四品至正六品上。州府所置者位次长史、司马,高于诸曹参军。初置多员,宣武帝永平二年(509)省并为一员。北齐三师、二大、

  • 乡议事会

    乡自治组织的议决机关。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公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其中规定,乡指人口不满五万的村庄屯集地方,与城镇同为乡以下的行政区划。北洋政府沿置,其区域各以原来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