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龙门镇

龙门镇

①北宋置,属河南县。在今河南洛阳市南二十四里伊河北。金改属洛阳县。

②北宋置,属邻山县。在今四川大竹县西南。《舆地纪胜》卷162渠州:龙门镇“在邻山县西四十五里”。

③北宋置,属巴西县。在今四川绵阳市西北龙门乡。

④北宋置,属南充县。即今四川南充市东北三十里龙门镇。1950—1956年南充县治此。

⑤即今黑龙江省德都县东北龙镇。1912年于此设龙门镇设治局。1917年改置龙镇县。

⑥即今安徽黄山市黄山区北龙门乡。明置巡司于此。


(1)在浙江省富阳市中南部。面积27.2平方千米。人口 7500。镇人民政府驻龙门,人口 5960。1950年为龙门乡,以境内龙门山得名。1958年改为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3年改置镇。产稻、茶叶、金针菜。有造纸、化工、体育用品、汽车配件等厂。公路通市区。保存有较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孙权后裔集居。南有清康熙年间建同兴塔。(2)在福建省安溪县东南部。面积155平方千米。人口6.5万。镇人民政府驻下茂山,人口520。因驻地处龙门山,山势峻峭,岩崖两石夹峙如门,故名。1958年设龙门乡,同年改设官桥公社。1965年析置龙门公社,1984年改乡,1991年置镇。产稻、甘薯、茶叶、柑橘、龙眼、松、杉、竹等。有制茶、金属制品、石材等厂。建有水电站。新集公路经此。古迹有宋代“桂瑶”窑址。土地革命战争中共安(溪)南(安)同(安)特别支部建此。有林师柴革命烈士墓。(3)在江西省永新县西北部。面积102平方千米。人口1.9万。镇人民政府驻林家屋,人口 1220。以河流龙门溪为名。1950年属龙门、黄冈等四乡,1956年合并为龙门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置乡,1997年改设镇。产稻、木材、毛竹。有禾山中型水库及水电站。有农机、皮革、石灰、板鸭等厂和良种场、禾山林站。有公路接319国道。(4)在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南部、伊河西岸。面积36.6平方千米。人口5.1万。镇人民政府驻龙门新村,人口 1200。因背靠龙门山而得名。春秋时为周关塞。东汉灵帝时为八关之一。金设龙门镇。1961年建公社,1984年置镇。产小麦、玉米等。有热处理材料、轴承套圈、化肥、矿山机器、化工、机械等厂。焦柳铁路、洛卢公路经此。有温泉。名胜古迹有龙门石窟、香山、白居易墓园等。(5)在湖南省平江县东北部。面积204.8平方千米。人口3.7万。镇人民政府驻三十都,人口 2000。因境内有龙门关,镇因关名。1956年设龙门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5年大口段、泉水二乡并入置镇。主产稻、甘薯,并产药材、茶叶、板栗。有砖瓦、鞭炮、农机修理、油脂、木材加工、食品加工等厂。为县东北部农副产品集散地。平修公路经此。(6)在广东省雷州市中南部。面积252.6平方千米。人口7.9万。镇人民政府驻龙门圩,人口2.5万。清宣统元年(1909年)建龙门圩。因圩南的河流弯曲如龙,龙潭附近有石桥如门,故名。1950年为海康县第七区,1958年属卫星公社。1961年析置龙门区,1966年改龙门公社。1984年复置区,1987年改镇。地处龙门河中上游玄武岩台地区。产稻、甘蔗、菠萝、西瓜。有热带作物垦殖场和林场。有机械、制糖、食品等厂。207国道经此。(7)在海南省定安县境中部。面积103平方千米。人口2万。镇人民政府驻龙门,人口 3200。原名隆门,后改龙门。1957年设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改镇。产稻、甘蔗、黑豆、花生、芝麻、橡胶、胡椒、香茅等。盛产萝卜,特产荔枝、龙眼、波罗蜜、黄皮等。南部有种植和加工槟榔的习惯。有农机、自来水、粮油加工等厂。屯黄公路和塔龙公路经此。(8)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浦北县中部。面积233平方千米。人口6.9万。镇人民政府驻龙门圩,人口 2300。因明末清初龙姓始居,驻地两侧岭对峙如门,故名。1950年设龙门乡,1958年改公社。1966年改向阳公社,1968年复龙门公社,1982年改龙镇公社。1984年改乡,1993年置龙门镇。产稻、甘蔗、薯类、香蕉、柑橙、竹子、荔枝、龙眼、砂仁等。有农机、爆竹、木器、副食品等厂。公路通小江、博学、张黄。(9)在重庆市梁平县西北部。面积57.7平方千米。人口2.1万。镇人民政府驻土门场,人口 1700。清嘉庆年间,因建场于六个相连的丘堡上,似龙入门而得名。1951年置龙门乡。1962年划为龙门、拱桥二公社,1966年龙门公社更名红日公社。1981年复龙门乡,1992年置镇。产稻、玉米、小麦、柑橘、蚕茧等。有印染作坊、粮食加工厂等。为农副产品集散地。渝巫公路经此。(10)在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北部。面积26平方千米。人口1.4万。镇人民政府驻龙门坝,人口 4000。1992年前为龙门乡。1992年龙门乡并入青义镇。1998年析出复置龙门镇。产稻、小麦、药材、油菜籽、水果、花生、甘薯。为区私营经济实验区。108国道、绵江高速公路经此。(11)在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北部。面积40平方千米。人口3.5万。镇人民政府驻龙门,人口2万。因境内龙门山,故名。1949年为龙门乡,1950年置镇。1958年龙门镇、龙门乡合置新民公社。1981年新民公社更名龙门公社,1984年社改乡并入龙门镇。1992年擦耳、凤凰二乡并入。1993年改属高坪区。1994年擦耳乡划出。产柑橘、蚕茧。有绢纺、棉纺、丝织、机械等厂。素为区内商贸大集市。通公路。嘉陵江通航运。(12)在陕西省韩城市东部,东濒黄河,西倚梁山。面积65平方千米。人口5.2万。镇人民政府驻下峪口,人口2.9万。以镇北龙门山得名。北周天和五年(570年)齐斛律筑城于龙门,《韩城县志》“龙门关在龙门渡左”,均指此。1980年由龙门公社析设龙门镇。主产小麦、玉米、棉花,盛产蔬菜。工业以采煤、焦化、电力为主。商业兴盛。有炼铁、焦化、化肥、水泥等厂及煤矿。侯西铁路、西禹公路经此设下峪口站。镇东北黄河铁路公路大桥通山西省河津市。古迹有旧石器时代丁村文化遗址,禹门口相传为大禹凿龙门之处。(13)在甘肃省临洮县东部。面积92.9平方千米。人口1.8万。镇人民政府驻东二十里铺,人口 2260。以处龙口河岸得名。1949年前属窑店乡,1949年分设二十里铺乡,1958年并入窑店公社。1961年析设东二十里铺公社,1983年改设乡,2001年达京堡乡部分村并入改置龙门镇。产小麦、马铃薯、药材等。有砖瓦、粉皮加工等企业。定临、临渭公路经此。镇南有二十里铺汉墓群。


猜你喜欢

  • 於都斤山

    又作于都斤山、都斤山、郁督军山、乞督军山、尉都楗山、乌德鞬山、乌德健山、乌德犍山。即今蒙古国中部之杭爱山。

  • 堂狼山

    在今云南巧家县东部。《续汉书 · 郡国志》 注引 《南中志》: 朱提县 “西南二里有堂狼山,多毒草,盛夏之月,飞鸟过之,不能得去”。按,据 《水经·若水注》,堂狼山当在朱提西南二百里。

  • 成侯国

    西汉置,属涿郡。治所在今河北中部或北京市西南部。东汉废。

  • 钟 (鐘) 秀县

    金天会八年 (1130) 改奉先县置,属广宁府。治所在今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西五里北镇庙。元废。

  • 下江营

    清雍正十一年(1733)置,即今贵州从江县西下江镇。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改置下江厅。

  • 信义镇

    即今陕西渭南市东北十五里信义乡。清《乾隆内府舆图》: 渭南县东北有信义镇。在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中部。面积434.4平方公里。人口1.5万。镇人民政府驻信义,人口1400。1949年属离石县五区,195

  • 褚家沙

    在今江苏南通市南江中。《方舆纪要》 卷23通州: 褚家沙在 “州南三十里江中。其西北为江阴之青草沙,其西为蒲沙,而褚家沙当其外口,倭贼北犯,易于登涉,亦汛守要处也”。

  • 顺政县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汉曲县置,为兴州治。治所即今陕西略阳县。大业初为顺政郡治。唐为兴州治。天宝元年 (742) 为顺政郡治。乾元元年(758) 复为兴州治。南宋开禧三年 (1207) 改名略阳

  • 紫霞洲

    在今福建建瓯市北。《舆地纪胜》 卷129建宁府 《景物下》: 紫霞洲,“ 《建安志》: 堂后为复屋,凿池导北山之泉,作亭临之,号紫霞洲”。《方舆胜览》 卷11 建宁府 《堂榭》: 紫霞洲“在郡圃,取慢

  • 淘金山

    在今福建沙县西。《方舆纪要》 卷97沙县: 淘金山 “在县西六里。上多奇石,顶平旷,可容千人。相传邑未城时,尝屯军于此。一名屯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