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龙泉县

龙泉县

①西魏置,属南乡郡。治所在今河南淅川县南。北周废。

②唐武德四年(621)侨置,属云州。治所在今陕西延安市东南前、后九龙泉附近。八年并入临真县。

③唐乾元二年(759)析遂昌、松阳二县置,属括州(后改处州)。治所即今浙江龙泉市。《旧唐书·地理志》:龙泉县“以龙泉为名”。北宋宣和三年(1121)改名剑川县,南宋绍兴元年(1131)复名龙泉县。元属处州路。明、清属处州府。民国初属浙江瓯海道。1927年直属浙江省。1990年改设龙泉市。

④唐天宝元年(742)改上县置,为上郡治。治所即今陕西绥德县。乾元元年(758)为绥州治。北宋初入西夏,废。

⑤五代南唐升龙泉场置,属吉州。治所在今江西遂川县南二十里(旧名什善镇)。北宋明道三年(1034)徙治今遂川县,宣和三年(1121)改名泉江县。南宋绍兴初复为龙泉县。元属吉安路。明属吉安府。1914年改为遂川县。

⑥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改龙泉坪长官司置,属石阡府。治所即今贵州凤冈县。1913年改为凤泉县。


(1)古县名。唐天宝元年(742年)改上县置,治今陕西省绥德县。为绥州治。唐末、五代废。(2)古旧县名。(1)唐乾元二年(759年)由遂昌、松阳两县析置,治今浙江省龙泉市龙渊镇。属处州。元属处州路,明、清属处州府。1990年撤销,改设龙泉市。(2)五代周显德七年(960年)升龙泉场置,治今江西省遂川县。属吉州。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改为泉江县。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复旧名。元属吉安路。明、清属吉安府。1914年因与浙江、贵州两省龙泉县重名,改名遂川县。以境内有遂水而得名。(3)元置龙泉坪长官司;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改为龙泉县,治今贵州省凤冈县。明、清属石阡府。1914年因与浙江、江西两省龙泉县重名,改名凤泉县。


猜你喜欢

  • 重锦镇

    北宋置,属奉国县。在今四川阆中市东北老观镇。《舆地纪胜》 卷185阆州: 奉国县 “熙宁八年徙治重锦镇”。

  • 巨家庄

    在今天津市南二十里。清康熙《天津卫志》卷1:巨家庄“在城南,去城五十里。世传为汉时巨无霸故里”。

  • 勒河

    又作沁河。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乌苏里江下游。清 《乾隆内府舆图》 作 “勒必拉” 河齐召南 《水道提纲》 卷25: 乌苏里江与和洛河相会后,“又西北流百余里,经噶山三,又有沁河自东南来注之”。

  • 告河

    即今河北行唐县西之郜河。《方舆纪要》卷14行唐县:告河“源出杨川岭,流经县治南,又东入新乐县之沙河”。《清一统志·正定府》 作郜河。

  • 水月岩

    在今广西玉林市东南。《方舆纪要》卷108郁林州“张道岩”条下:“《志》云:州东南二十里为水月岩,岩中虚明爽豁,涧壑绝胜,右接天马、钓天诸洞,幽异不一。”明崇祯十年(1637),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到此考察

  • 新镇河

    即今四川马边、沐川、犍为县境之马边河。《清史稿·地理志》 马边厅: “清水溪一名新镇河,源出凉山蛮界,径厅南,折北转东,过沐川司入犍为。”

  • 驮朴墟

    在今广西崇左县东北左江北岸驮柏村。为省南大道所经。明《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三》:“自驮朴取道至太平西南行一里,有石垣东起江岸,西属于山,是为左州,崇善分界。”

  • 大通县

    ①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改大通卫置,属西宁府。治所在白塔城(今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西北城关镇)。民国《大通县志》卷2:“盖县名大通,原自宋时筑城于浩亹河上,名曰大通城,后遂名其河为大通河。清雍正

  • 赤庄镇

    金置,属长清县。在今山东长清县地。

  • 南山千户所

    明洪武二十七年 (1394) 置,属海南卫。治所即今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正统间陵水县徙治于此。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置,治今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属南海卫。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