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峒
又称白龙洞。在今广西桂林市南。《资治通鉴》:五代周广顺元年(951),楚王(马)希广、希萼兄弟争国,南汉谋取静江地,“希广遣指挥使彭彦晖将兵屯龙峒以备之”。胡三省注:“桂州溪南有白龙洞,在平地半山上。”
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西南。《资治通鉴》:五代周广顺元年(951年)南汉将屯兵境上,伺间密谋进取,楚王希广遣“彭彦晖将屯兵于龙峒以备之”,即此。
又称白龙洞。在今广西桂林市南。《资治通鉴》:五代周广顺元年(951),楚王(马)希广、希萼兄弟争国,南汉谋取静江地,“希广遣指挥使彭彦晖将兵屯龙峒以备之”。胡三省注:“桂州溪南有白龙洞,在平地半山上。”
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西南。《资治通鉴》:五代周广顺元年(951年)南汉将屯兵境上,伺间密谋进取,楚王希广遣“彭彦晖将屯兵于龙峒以备之”,即此。
即今贵州贵定县西南瓮城河上游弯滩河。《明史·地理志》 龙里卫大平伐长官司: “东南有瓮首河,下流合清水江。”
1935年析凌云县北部地区置,属广西省。治所在乐业乡(今广西乐业县)。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北隔南盘江与贵州省相邻。属百色市。面积 2617 平方千米。人口14.9万。辖2镇、8乡。县人民政府驻同
元至元十六年 (1279) 升梅州置,治所在程乡县 (今广东梅州市)。辖境相当今广东梅州、梅县、平远、蕉岭等市县地。二十三年 (1286) 复为梅州。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升梅州置,治程乡县(今广
在今四川绵阳市东北魏城镇北。《新唐书·地理志》 魏城县: “北五里有洛水堰,贞观六年引安西水入县,民甚利之。”
即黄钦山。在今陕西铜川市西北。即“黄钦山”。
在今安徽肥东县北境。《宋史·刘锜传》:南宋绍兴十一年 (1141),刘锜率兵抗金,收复庐州,而濠州告急,“锜趋黄连埠援之”。即此。在今安徽省肥东县东北。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濠州告急,张俊等趋
即今广东饶平县西南汫洲镇。清设把总驻防。
隋建。在今四川奉节县东白帝城。《方舆胜览》 卷57夔州路: 越公堂 “在瞿唐关城内。隋杨公素所为也,杜甫 《宴越公堂》 诗: 此堂存古制,城上府江郊。落构垂云雨,荒偕蔓草茅”。
一作防。西周封国。即今河南遂平县。春秋时灭于楚。《左传》: 昭公十三年 (前530),“楚之灭蔡也,灵王迁许、胡、沈、道、房、申于荆焉。平王即位,既封陈、蔡,而皆复之”。西汉置吴房县。古国名。西周封国
唐置,属羁縻悦州。治所在今四川兴文县境。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