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莽山
在今湖南郴州市南。《续资治通鉴》: 北宋庆历六年 (1046),瑶民 “遁入郴州黄莽山,由赵峒转入英、韶州界,依山自保,时出抄掠”。
古山名。在今湖南省郴州市南。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桂阳蛮遁入郴州黄莽山,依山自保,即此。
在今湖南郴州市南。《续资治通鉴》: 北宋庆历六年 (1046),瑶民 “遁入郴州黄莽山,由赵峒转入英、韶州界,依山自保,时出抄掠”。
古山名。在今湖南省郴州市南。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桂阳蛮遁入郴州黄莽山,依山自保,即此。
清宣统三年 (1911) 置,属四川省。治所在今西藏类乌齐县东南恩达。1912年改为恩达县。清宣统元年(1909年)置,治所即今西藏自治区昌都县西南恩达城。1912年改为县。
或作照怙釐伽蓝。在今新疆库车县东北四十六里苏巴什地方铜厂河两岸。为龟兹国著名佛寺。《大唐西域记》 卷1载: “荒城北四十余里,接山阿隔一河水,有二伽蓝,同名昭怙釐,而东西随称。佛像庄饰,殆越人工。”
北宋元丰三年 (1080) 置,设巡司。在今福建尤溪县西。元至元二十一年 (1284) 自尤溪县徙置于今德化县西北汤头乡。明洪武四年 (1371) 复还旧址。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置,在今福建省大
即今福建连江县东北马鼻镇。明嘉靖四十是二年(1563)筑。清有把总驻此。
西汉置。在今甘肃庄浪县附近。西夏置,在今甘肃省庄浪县附近。
即砥柱山。在今河南陕县东北黄河中。唐赵冬曦《三门赋序》:砥柱山之六峰,“其最北有两柱(即今鬼门岛、神门岛)相对,距崖而立,即所谓三门也”。清雍正《河南通志》卷15:“康熙四十三年,陕甘总督博济等疏称:
①在今北京市故宫西北北海公园南门西侧。初为辽、金御园一部分,时仅琼华岛(今琼岛)前水中一小屿。至元代,岛上建有仪天殿。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21“宫阙制度”条载:“仪天殿在池中圆坻上。”明改仪天殿为
在今缅甸中部敏建西南之蒲甘。是从南诏至天竺道上的重要城邑。《新唐书·地理志》 附 “安南通天竺道”: “又经突旻城至骠国千里。”
①在今江西湖口县东北。《清一统志·九江府》:杨山“在湖口县北三十里。其连峙者有峡山,俗名望雨山”。②在今湖南常德市北三十里。《水经·沅水注》:“沅水又东入龙阳县,有澹水,出汉寿县西杨山。”③在今湖南衡
明永乐中置,属平武县。在今四川北川县西北开坪羌族藏族乡(大鱼口)。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53:“嘉靖二十三年,木瓜寨勾引白草番反,为之响导,事平,止许岁至小河领赏,不得度大鱼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