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台湾省台中市。清乾隆年间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已有“大敦”之名。光绪十三年(1887)于此置台湾县,后改置台中市。集镇名。在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南部。属黎安镇。人口达 2300。相传古时福建福州人
在今江西永新县西南、井冈山市及宁冈、泰和县接界。《方舆纪要》 卷87吉安府永新县: 拔铁山在 “县西南百余里,周回百余里,接泰和县界,牛吼江出焉”。
隋开皇初改南谯州置,治所在新昌县 (后改为清流县,即今安徽滁州市)。《寰宇记》 卷128滁州: “因水为名。” 辖境相当今安徽滁州市和来安、全椒二县地。大业初废。唐武德三年 (620) 复置,天宝元年
清雍正六年(1728)置,属温州府。治所即今浙江玉环县。以玉环岛得名。1912年改为玉环县。清雍正六年(1728年)于玉环岛置,即今浙江省玉环县珠港镇。属温州府。1912年废厅改为玉环县。
即今湖北老河口市南三十里仙人渡镇。旧属谷城县。清光绪《湖北全省分图》:谷城县东有仙人渡塘。
即今浙江永嘉县西北白泉乡北大若岩。为楠溪江风景名胜区。《方舆纪要》卷94温州府永嘉县“破石山”条:赤水山“在府西北百三十里。时有赤水出岩下,一名石室山,上有石室容千人,道书以为第十二福地,亦曰大若岩”
在今江西永丰县南。《明一统志》 卷56吉安府: 相石亭 “在永丰县南。宋文天祥兵败空坑,过此山时,顾石崖祝曰: 天若祚宋,愿以崖石堕塞兵路。言讫,石果堕,元兵不得进。后人因名亭曰相石”。
在今江苏徐州市东。《方舆纪要》 卷29徐州: 狼矢沟在 “州东二十里。又东十五里有磨脐沟。旧时黄水暴涨,从此溢入,通邳州西北境之赤龙潭及蟃、蛤诸湖,至宿迁北境落马湖,出董、陈二沟,复合于大河。明嘉靖中
一作砥桥镇。即今河北东光县东五十五里大单乡砥桥村。《清一统志·天津府》: 底桥镇 “在南皮县东南五十里”。
西汉置,属泰山郡。治所在今山东宁阳县东北三十五里堽城坝。东汉改属济北国。西晋改为刚平县。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东省宁阳县东北冈城镇。属泰山郡。东汉永元二年(90年)改属济北国。三国魏属东平国。西晋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