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鸣沙县

鸣沙县

①北周改敦煌县置,为敦煌郡治。治所在今甘肃敦煌市西。《元和志》 卷40敦煌县: 鸣沙县“以界有鸣沙山,因以为名”。隋大业二年 (606) 复为敦煌县。

②隋开皇十九年 (599) 置,为环州治。治所即今宁夏中宁县东北鸣沙镇。大业三年 (607) 属灵武郡。唐属灵州。《元和志》 卷4鸣沙县: “西枕黄河,人马行经此沙,随路有声,异于余沙,故号 ‘鸣沙’。” 神龙二年 (706) 冬移治废丰安城 (今宁夏中宁县西北石空堡附近)。大中三年 (849) 仍还旧址。元初升为鸣沙州。


(1)古县名。北魏置,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东鸣沙镇。北周保定二年(562年)为会州治。建德六年(577年)废州,改县为镇。隋开皇十九年(599年)复置,为环州治。大业三年(607年)州废,属灵武郡。唐神龙二年(706年)后多次被突厥、吐蕃攻陷,移治废丰安县城(今青铜峡市西南黄河东岸)等处。大中三年(849年)还旧治。北宋开宝间废。咸平中地入西夏,复置。元初升为州。(2)北周以敦煌县改名,治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属沙州。隋大业初复名敦煌县。


猜你喜欢

  • 怀远堡

    ①明天顺中置,属榆林卫。即今陕西横山县。清雍正九年(1731)改置怀远县。《明史·李自成传》:“李自成,米脂人,世居怀远堡李继迁寨。”即此。②在今山西清徐县东南。《清一统志·太原府》:怀远堡“在徐沟县

  • 丰利郡

    西魏改南上洛郡置,治所在丰利县(今陕西白河县南)。北周废。西魏改南上洛郡置,治丰利县(今陕西白河县南)。辖境约相当今陕西省白河、平利二县地。北周废。

  • 回获县

    西汉置,属北地郡。当在今甘肃庆阳地区。东汉废。

  • 县河

    ①即今安徽含山县南得胜河。源出含山县西北丘陵地带,东流经和县金河口入长江。《方舆纪要》卷29含山县:县河在“县南一里。一名观音河。县西北诸山涧之水,会流至城西二里,合清江断涧,其流始大,可以通舟。又东

  • 扶苏城

    在今河南商水县西南。《寰宇记》卷10商水县:扶苏城“在县西南三十五里。《史记》云:‘陈涉起兵, 自称公子扶苏,从人望也。’盖涉筑此城”。今陕西省绥德县城的别称。唐韦庄《绥州作》诗有“扶苏城上月如钩”句

  • 伯颜迷站

    明初改元不牙迷站置,在今黑龙江省木兰县。明《辽东志》卷9:海西东水陆城站有“伯颜迷站”。

  • 龙巢山

    一名龙山。在今湖北省丹江口市西北上关门岩东。《水经·沔水注》:“沔水又东径龙巢山下。山在沔水中,高十五丈,广员一里二百三十步。山形峻峭,其上秀林茂木,隆冬不凋。”

  • 庐州

    隋开皇元年(581)改合州置,治所在合肥县(今安徽合肥市)。辖境相当今安徽合肥、巢湖、庐江、无为、舒城、六安、霍山、金寨等市县地。大业初改为庐江郡。唐复为庐州。后辖境略缩小。五代时先后属吴、南唐。北宋

  • 流沙泽

    亦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一说在今额济纳旗北。《汉书·地理志》 张掖郡居延县: “居延泽在东北,古文以为流沙。” 《寰宇记》 卷152甘州张掖县: “居延海在县东北一千六百里。即古之流沙泽也。

  • 西城市

    在今广东南海市西西城村,西近三水县界。清光绪《广州府志》卷69墟市:南海县有“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