鸑鷟山
在今甘肃两当县东。《元和志》 卷22两当县: 鸑鷟山 “在县西二十里”。《清一统志 · 秦州一》: “ 《图经》 云,昔张果先生夏居豆积,冬居此山。《巩昌府志》: 在县东十五里,两峰秀耸,一名南岐,一名来仪。南有登真洞,相传唐张果老登真处。”
在今甘肃两当县东。《元和志》 卷22两当县: 鸑鷟山 “在县西二十里”。《清一统志 · 秦州一》: “ 《图经》 云,昔张果先生夏居豆积,冬居此山。《巩昌府志》: 在县东十五里,两峰秀耸,一名南岐,一名来仪。南有登真洞,相传唐张果老登真处。”
在今贵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五里。《方舆纪要》卷122印江县:大圣登山“山高耸,为县境之望”。
明洪武三年(1370)改古州八万洞长官司置,治所在今贵州黎平县西北罗里乡。清废。元置古州八万洞长官司,治今贵州省黎平县西北罗里乡。属思州安抚司。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为古州长官司,后废。永乐元年(
又名七里濑、七里滩。指今浙江省钱塘江自建德市东乌石滩至桐庐县南泷口的七里泷峡谷,长22公里。《水经·渐江水注》:“自(桐庐)县至于于潜,凡十有六濑,第二是严陵濑,濑带山,山下有一石室,汉光武帝时严子陵
又作扪都克依。清雍正十年(1732)设驿站,即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牙克石市东南免渡河镇。
在今广东韶关市南。《方舆纪要》 卷102韶州府曲江县: 浈水馆 “在府城南。宋州守狄咸建”。
一名英豪镇。即今河南渑池县西二十四里英豪镇。《金史·完颜伯嘉传》:贞祐四年(1216),“蒲察阿里不孙为右副元帅,备御潼关、陕州。次渑池土濠村,兵不战而溃”。在今河南省渑池县西,接陕县界。金贞祐末,蒲
元至元二十年 (1283) 升富顺监安抚司置,属叙州路。治所即今四川富顺县。辖境相当今四川富顺县及自贡市大部分地。明洪武四年 (1371) 降为富顺县。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升富顺监安抚司置。属叙
在今贵州赫章县东北。地当川、滇、黔三省之交,群山环合,地势险要。清咸丰、同治年间苗民首领陶新春据此。清王定安 《湘军记》 卷14《平黔篇》: “陶新春者,踞毕节之猪拱箐,有众数万,时掠川滇边地,而苗夷
北宋属洮州,在今甘肃临潭县东新城镇东。《寰宇记》 卷 154洮州临潭县: “鸣鹤城、镇念城、三足城,皆吐谷浑昔有此地时所筑,今属郡地。” 《清一统志·巩昌府》: 鸣鹤城 “在洮州厅东。…… 《明统志》
亦名洞口、洞口浦。在今安徽和县南,临长江。《三国志·魏书 ·曹休传》: “以休为征东大将军,……击权大将吕范等于洞浦,破之。”又作洞口。在今安徽省和县南长江边。三国魏黄初三年(222年)伐吴,曹休破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