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 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 (旧江陵县城内西南隅)。《后汉书·马融传》: 桓帝时,融为南郡太守,“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方舆胜览》
今四川成都市的别称。《太平御览》卷192《成都记》:秦张仪筑成都城,“屡皆倾倒,忽有大龟周行,随其所蹑而筑之,功果就焉,故亦号为龟城”。
元置,治所在今云南宜良县西。后废。古县名。元置,治今云南省昆明市东长水。属中庆路。元至元中废入宜良州。
在今陕西蒲城县西北三十里丰山之西。唐宪宗景陵在此。
南北朝时吐谷浑建。在今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东清水河注入黄河处。《水经·河水注》: “吐谷浑于河上作桥,谓之河厉。长百五十步,两岸垒石作基陛,节节相次,大木从横,更镇压。两边俱平,相去三丈,并大材以板横
在今云南曲靖市东北。《方舆纪要》卷114沾益州:阿幢桥“在州南百八十里,跨交水上。有巡司”。
五代梁开平二年 (908) 吴越改唐山县置,属杭州。治所在今浙江临安县西九十八里昌化镇。五代唐同光初复名唐山县。古县名。五代梁开平二年(908年)改唐山县置(一说改名吴昌县),治今浙江省临安市西昌化镇
唐置。在今四川筠连县西南与云南接界处。后废。唐咸亨三年(672年)置,治浮萍县(今云南盐津县南),属黔州都督府。辖境相当今云南省盐津县一带。后废。
即今湖北建始县东三十六里三里坝镇。清同治《建始县志》卷2《场市》:东乡有“三里坝”。
即今江苏东海县北石榴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海州西有“石榴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