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尖山
在今广西横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110永淳县: 高尖山在 “县北二十里。高耸接天”。
在今广西横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110永淳县: 高尖山在 “县北二十里。高耸接天”。
即民复县。治所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十里白帝城。《隋书·地理志》 巴东郡人复: “旧置巴东郡,县曰鱼复。西魏改曰人复。开皇初郡废。大业初置巴东郡。有盐井。”今人王仲荦《北周地理志》卷4指出,根据《隋开府仪同
东魏武定二年 (544) 置,为伊阳郡治。治所在伏流城 (今河南嵩县东北二十四里陆浑村)。西魏属河南郡。隋开皇初改为伏流县。古县名。东魏置,治今河南省嵩县东北。属伊川郡。隋开皇初改名伏流县。
①西魏废帝元年(552)于邓至羌地置,治所在尚安县(在今四川南坪县西北)。《元和志》卷22扶州:旧置邓州,“因邓至羌为名也”。辖境相当今四川南坪县及甘肃舟曲、文县部分地。隋开皇七年(587)改为扶州。
一作露、潞。春秋时为为潞子国、潞国。战国时为赵邑。在今山西黎城县南。《国语·郑语》: “妘姓邬、郐、路、逼阳”,“路” 指此。古邑名。又作露。战国韩邑,后属赵。即今山西省黎城县南古城。《战国策·赵策一
辽世宗时置,属怀州。治所在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境。《辽史·地理志》 显理县: “本显理府人,太祖伐渤海,俘其王大諲譔,迁民于此。” 故名。金废。古县名。辽世宗时置,治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境。金废。
①金置,属阿干县。当在今甘肃兰州市附近。②一名固勒札。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建。为伊犁九城之一。在今新疆伊宁市。城东冈上有乾隆《御制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碑》。光绪十四年(1888)置宁远县于此。19
北宋置,属平阴县。即今山东东阿县东北傅家寨。
在今山西和顺东。《方舆纪要》卷43和顺县:合山在“县东四十里,盘踞纡回,上多柏松,下有郎君、娘子二泉”。
1913年改会泽县置,后属云南滇中道。治所即今云南会泽县。1916年直属云南省。1922年复名会泽县。旧县名。本清会泽县,治今云南省会泽县。为东川府治。1913年裁府留县,改名东川县。1929年复原名
元置,属广西两江道。治所在今广西田东县西北祥周镇。明洪武二年(1369)改为田州府。元改田州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东南。元末移治今田阳县。辖境约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田东、平果、都安、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