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高县

高县

明洪武五年 (1372) 降高州置,属叙州府。治所在怀远寨 (今四川高县北)。正德十三年(1518) 复升为高州,迁治中坝 (今高县)。清顺治初改为高县。民国初属四川永宁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


在四川省南缘,西南邻云南省。属宜宾市。面积 1 323.1 平方千米。人口50.3万。辖12镇、12乡。县人民政府驻庆符镇。以山水险峻,以高名之。唐置羁縻高州,治今县东南,属泸州都督府。北宋熙宁后废。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复置高州,属叙州路。明洪武五年(1372年)降为高县。正德十三年(1518年)复为高州,移今治。清顺治初降为高县,属叙州府。1913年属下川南道,1914年属永宁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1950年沐爱县并入,县属川南行署区宜宾专区。1960年庆符县并入。1952年属四川省宜宾专区,1968年属宜宾地区,1996年属宜宾市。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低山丘陵地带,南依大娄山,北接盆中丘陵。南广河自东南入,左纳筠连河、二夹河北流出境。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有稻、玉米、小麦、薯类,并产蚕茧、花生、茶叶。中药材以砂仁、枳壳、首乌为著,栀子产量居全省之冠。有煤、石灰石、石英、紫砂陶土等矿。有采煤、农机、氮肥、水泥、食品加工等工业。宜珙铁路、川云公路中线纵贯县境,江高公路始此,南广河可通木船。有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及烈士陵园。名胜古迹有石门、南广河民族岩墓群等。


猜你喜欢

  • 稌山嶂

    又作梌山嶂。在今福建永定县北。《方舆纪要》 卷98永定县: 稌山嶂在 “县北八十余里。山势峻突,绵亘百里。林木茏葱,四时不改。上有石如马。民谣云,石马鸣,则有兵。成化十四年,‘草寇’窃发,太监卢胜合军

  • 白下城

    即白石垒。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金川门外,幕府山南麓。其地本名白石陂,后人在此筑白下城。《宋书·文帝纪》:元嘉二十年(443),“车驾于白下阅武”。即此。南朝齐、梁时为南瑯玡郡治。唐武德时改金陵县为白下县

  • 纪鄣

    在今山东日照市西南安东卫。《左传》:昭公十九年(前523),“齐高发帅师伐莒,莒子奔纪鄣”。杜注:“纪鄣,莒邑也。东海赣榆县东北有纪城。”清光绪《山东通志》卷36:“安东卫故城,在县(按指今日照市)南

  • 独山城

    ①即今安徽六安县西南独山镇。清咸丰七年 (1857) 捻军龚得树部击败清军于此。②在今新疆奇台县,或谓即今奇台县东南古城。《元史·哈喇亦哈赤北鲁》: “从帝 (太祖) 西征。至别失八里东独山,见城空无

  • 大像山

    ①在今甘肃甘谷县城西南三里。山上原有石窟二十二处,殿阁屋宇九十四座均遭严重破坏,因有一尊高23.3米的石胎泥塑大佛而得名。《寰宇记》卷150秦州废伏羌县:“大像在废县东一里。石崖上有大像一躯,长八尺,

  • 修仁县

    唐长庆元年 (821) 改建陵县置,属桂州。治所在今广西荔浦县西南修仁镇西老县。明郭子章《郡县释名》 广西卷: 修仁县以修仁山为名。北宋熙宁四年 (1071) 废。元丰元年 (1078) 复置,南宋属

  • 巧家县

    1913年改巧家厅置,后属云南滇中道。治所即今云南巧家县。1916年直属云南省。在云南省东北部,西隔金沙江与四川省相邻。北隔金沙江与四川省金阳县相邻。属昭通市。面积 3245 平方千米。人口51.7万

  • 交河州

    在今新疆吐鲁番市西二十里亚尔乡(雅尔湖)。《宋史·高昌传》:雍熙元年(893),王延德使高昌归,叙其行程“师子王邀延德至其北庭,历交河州”。即此。

  • 邹州

    唐武德元年(618)置,治所在临济县(今山东章丘市西北临济村)。辖境相当今山东邹平、高青等县地。八年(625)废。唐武德元年(618年),治临济县(今山东章丘市西北)。八年废。

  • 老城

    即佛阿拉城。在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南。为后金早期的都城。《清一统志·兴京》:老城“在城南八里,……太祖高皇帝丁亥年筑此城,癸卯年自此迁都兴京”。(1)集镇名。在云南省元谋县南部,北傍元马河。老城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