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顶心坡

顶心坡

亦名点心山、观音坡。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万年寺北。南宋范成大 《吴船录》 卷上:“同行则用山中梯轿,出白水寺侧门,便登点心山。言峻甚,足膝点于心胸。” 清嘉庆 《四川通志》 卷17峨眉县: 观心坡 “即顶心坡。一名点心坡,在万年寺上”。


猜你喜欢

  • 吴塘

    ①在今江苏太仓市西三里。《方舆纪要》卷24太仓州:吴塘“南贯娄江,径吉泾入嘉定界,又南会于顾浦,其北径湖川塘,达七鸦浦”。②在今江苏丹阳市东。《方舆纪要》卷25镇江府丹阳县:吴塘在“县东七十里,周四十

  • 漠西县

    北魏太和十一年 (487) 分好畤县置,属武功郡。治所在今陕西乾县西六里漠西乡。《寰宇记》卷31永寿县: “后魏于 (莫谷) 水西置县,因名。”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名好畤县。

  • 神京

    即神都。指京师。南朝宋谢庄 《世祖孝武皇帝歌》: “刷定四海,肇构神京。”

  • 白石山镇

    即今安徽庐江县东北白山镇。清光绪《庐州府志》卷3庐江县:白石山镇在“县北六十里”。在吉林省蛟河市东南部。面积573平方千米。人口5.1万。镇人民政府驻白石山,人口2.5万。曾称张连站、白石砬子等。四周

  • 丰良县

    北魏置,属南荆州。治所在今湖北枣阳市南。西魏属昌州。隋大业初废。古县名。北魏置,治今湖北省枣阳市南。属广昌郡。隋大业初废。

  • 唐县

    ①西汉置,属中山国。治所在今河北唐县东北二十里南固城。北魏属中山郡。北齐废入安喜县。隋开皇十六年 (598) 复置,属定州。移治今唐县西三十里西雹水。大业初属博陵郡。唐属定州,圣历元年 (698) 移

  • 豆山关

    明置,属新宁县。在今四川开江县东六十里豆山上。清同治《新宁县志》卷2:豆山关“山绵亘若长蛇,顶上分界,下即开县地”。

  • 觅出礁

    即今南海中中国西沙群岛永兴岛西南之华光礁。1935年命名为觅出礁。1947年改名华光礁。

  • 要阳县

    西汉置,为渔阳都尉治。治所在今河北丰宁县东兴州河西。东汉废。北魏复置,属密云郡。移治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南六十里。北齐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东兴州河西。为渔阳郡都尉治。东汉初废。东魏

  • 尚书台 (臺)

    在今河南临颍县东南四十里。《新唐书·地理志》 许州临颍县: 尚书台,“马融讲书之地”。因名。唐显庆初改名讲武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