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隆安县

隆安县

①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高安县置,属爱州。治所在今越南清化省清化县东南。大业初属九真郡。唐武德五年 (622) 为安州治。贞观元年 (627) 属爱州,先天元年 (712) 改为崇安县。

②明嘉靖七年 (1528) 析宣化县置,属南宁府。治所即今广西隆安县。明郭子章 《郡县释名》 广西卷: 隆安县,取 “安宁之义也”。民国初属广西南宁道。1928年直属广西省。


(1)古县名。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高安县置,治今越南清化省清化东南,属九真郡。唐开元元年(713年)改名崇安县。(2)今县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右江下游。属南宁市。面积2264平方千米。人口36.9万,96.4%壮族。辖6镇、7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厢镇。取“兴隆发达、长治久安”意名县。《郡县释名》:隆安“取隆昌安宁之义”。隋为宣化县地,唐乾元后分置思笼县,属邕州。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废思笼县入武缘、如和二县。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置隆安县,治今址,属南宁府。清因之。1913年属邕南道,1914年属南宁道。1926年属广西省。1949年属武鸣专区,1951年属崇左专区,1952年属桂西僮族自治区崇左专区。1953年为桂西僮族自治区直属县,1956年属桂西僮族自治州直属单位。1957年属邕宁专区。1958年撤隆安县并入武鸣县,称武隆县。1959年复置隆安县,属南宁专区,1971年属南宁地区,2002年属南宁市。地处右江谷地两侧,地势东、西两面高,向中部右江河谷倾斜。地形以喀斯特石山为主,谷地次之。右江、驮玉河、武鸣河、龙翔河等流经境内。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以稻、玉米、木薯、甘蔗、大豆为主。盛产板栗、荔枝,有“板栗之乡”美称。矿产有煤、大理石、石灰石、锑、金、银、白云石等。工业有制糖、水泥、淀粉、食品等。南昆铁路过境,有公路通天等、平果、扶绥、武鸣,324国道经此。右江航道通平果、南宁。名胜古迹有龙虎山风景区、榜山文塔。


猜你喜欢

  • 勾漏山

    在今广西北流市东北十五里。《舆地纪胜》卷104容州:勾漏山“在普宁县。上有宝圭洞, 内石室中有水。故老传云:葛仙翁尝于此山修炼,丹灶、石盆在焉。平川中石峰千百,皆矗立特起,周回三十里。其岩穴多勾曲而穿

  • 木皮岭

    在今甘肃成县东。当入蜀要道。唐杜甫《木皮岭》诗:“首路栗亭西,尚想凤凰村。南登木皮岭,艰险不可论。远岫争辅佐,千岩自崩奔。始知五岳外,别有他山尊。”《方舆胜览》卷70同庆府:木皮岭“在郡东二十里。《郡

  • 白象镇

    在今湖南江永县西南。《方舆纪要》卷81永明县:白象镇“本白象堡。宋开宝三年,潘美伐南汉, 自道州而进,次于白象。或作白霞,误也。向置巡司于此,今革”。《清一统志·永州府二》:白象镇“在永明县(今江永县

  • 丹穴山

    在今河北北部。《山海经·南山经》:“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勃海。”

  • 石金山

    在今安徽绩溪县东北三十里。宋淳熙《新安志》卷5绩溪县:石金山“高六百仞,周三十里,出众山之上。相传为甘露大士道场。每夕常显光相,大率如五台、庐岳所见,然不知所始”。

  • 孟董沟

    即今四川理县东北之孟屯沟。源出县北鹧鸪山东麓,东南流经上孟、下孟两乡,于薛城东北注入杂谷脑河。清同治 《直隶理番厅志》 卷1: 孟董水“源出梭磨土司克州雪山,水南北分,南流为孟董水,计一百三十里至厅城

  • 黄海

    我国三大边缘海之 一。北起鸭绿江口,南至长江口北岸到朝鲜济州岛一线同东海分界,西以渤海海峡与渤海相连。近岸海水呈黄色,故名。中国三大边缘海之一。北起鸭绿江口,南以长江口北岸启东嘴至朝鲜济州岛一线同东海

  • 江口县

    ①1913年改铜仁县置,属贵州镇远道。治所即今贵州江口县。1923年直属贵州省。②1933年6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置,治江口镇(今四川平昌县)。1935年2月废。(1)旧县名。又称江阳县。川陕苏区设。19

  • 鹊头镇

    古称鹊头戍。唐置镇,属南陵县。在今安徽铜陵县北十里长江中鹊头山上。《新唐书·地理志》 南陵县: “有鹊头镇兵。” 《元和志》 卷28南陵县: 鹊头镇 “在县西一百一十里。即春秋时楚伐吴,败于鹊岸是也。

  • 安昌水

    又名龙安水。即今四川安县境之安昌河,为涪江支流。《方舆纪要》卷73石泉县:安昌水“在县东南。源出三面山,合诸山溪之水,东流入安县界,又经绵州西而入涪水。亦曰龙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