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陇右

陇右

①古地区名。泛指陇山以西地区。古代以西为右,故名。相当今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黄河以东一带。《后汉书·西羌传》:延熹二年(159),以段颎为校尉,“时烧当八种寇陇右,颎击大破之”。唐陇右范围扩大,兼指河西、安西、北庭广大地区,相当今新疆东部。《资治通鉴》:唐天宝十二年(753),“自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

②唐方镇名。开元元年(713)置,治所在鄯州(今青海乐都县)。《旧唐书·地理志》:“陇右节度使,以备羌戎,统临洮、河源、白水、安人、振威、威戎、莫门、宁塞、积石、镇西十一军,绥和、合川、平夷三守捉。”辖境相当今甘肃东南部和青海省青海湖以东地区。安史乱后地入吐蕃后废。


古地区名。又称陇西。泛指陇山以西地区。古代以西为右,故名。约当今甘肃省陇山、六盘山以西,黄河以东一带。唐陇右道,包括范围较广,故陇右亦兼指河西、安西、北庭广大地区。《资治通鉴》:天宝十二载(753年),“自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


猜你喜欢

  • 添等墟

    亦作天灯墟。即今广西天等县。《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三》: “左、右江之分,以鹅槽岭为界,其水始分为南北流。盖山脊西北自富州来,径归顺、镇安而东过都康,过龙英之天灯虚。” 即此。

  • 梁信郡

    南朝梁置,属成州。治所在梁信县 (今广东封开县)。隋开皇十年 (590) 废。南朝梁置,治梁信县(今广东封开县东南贺江口),属成州。辖境相当今广东省封开县一带。隋开皇十年(590年)废。

  • 龙潭溪

    在今湖南溆浦县南一百二十里。《清一统志·辰州府一》:龙潭溪“源亦出分水隘,东流过龙潭巡司(今龙潭镇)前,汇而为潭。由地中行二里复出,又东北流,至县东入溆水”。

  • 北河

    ①清雍正八年(1730)置直隶河道水利总督,驻天津(今天津市),掌防治北河,即直隶(今河北省及北京、天津二市)境内的南北运河、永定、大清、子牙、滹沱等河,称为北河总督。乾隆十四年(1749)后北河总督

  • 长安城

    ①我国古都之一。西汉高帝五年(前202)置长安县,七年(前200)定都于此。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十三里。惠帝时,其城周六十五里。亦名斗城。西汉、新莽、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及前赵、前秦、后秦、西魏

  • 焦山寨

    在今山西广灵县东北十三里西蕉山村。《方舆纪要》 卷44广灵县: 焦山寨“在县东北十三里焦山村。洪武中筑寨于此”。

  • 北路中右旗

    即蒙古土谢图汗部中右旗。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中央省额尔德讷桑特。

  • 石潼关

    明置,在今四川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东北。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39石砫宣抚司:“《志》云:司东北百四十里有山形如张盖, 俗曰石凉伞,……有石潼关。”《清一统志·石砫厅》:石潼关“在厅西(东之误)北六十里石

  • 新绛县

    1912年改绛州置,属山西河东道。治所即今山西新绛县。1928年直属山西省。1958年撒销,并入侯马市。1962年复置新绛县。在山西省西南部、吕梁山南麓。属运城市。面积593平方千米。人口31.7万。

  • 桥邓隘

    亦作桥屯隘。在今广西鹿寨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109洛容县: 桥邓隘 “在县北。万历二年,官兵平洛斗诸巢,贼败散,乃设兵分屯扼塞,一守桥屯隘,一守都勒隘,一守平经隘,于三板堡设堡一,屯兵戍守”。